悄的。
陆远每天都要来查看好几次,蹲在田边仔细观察土壤的变化。但是除了偶尔冒出的几根杂草,什么也没有。
“陆远同志,已经一周了。”李教授走到他身边,语气中带着担忧,“按理说,青稞的发芽期应该是3-5天。现在都过了一周了,还没有动静。”
陆远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盯着地面。
“会不会是种子有问题?或者是营养液的配比不对?”李教授继续说道。
“不会。”陆远终于开口了,“种子我检查过,没有问题。营养液的配比也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那为什么不发芽呢?”
陆远站起身,拍拍手上的泥土:“也许,它们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是第二周过去了,实验田里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这下,质疑的声音更大了。
“我就说嘛,青稞怎么可能在平原地区种植成功?”张大爷又开始了他的高谈阔论,“现在好了,种子都不发芽,还谈什么成功?”
“陆远这次是真的栽了。”有人幸灾乐祸地说道,“之前红薯的成功,说不定就是运气好。”
“运气这个东西,不可能永远都有。”
这些话传到研究基地里,几名专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陆远,要不要我们重新制定一个研究方案?”一名专家小心翼翼地建议道,“青稞的种植确实有很大的技术难题,也许我们可以先从其他方面入手。”
“比如说,继续深入研究红薯的改良,或者尝试其他的作物改造。”
陆远摇摇头:“不用。我相信青稞会发芽的。”
“可是已经两周了……”
“再等等。”陆远的语气很坚定,“科学研究需要耐心。”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连一直支持陆远的人也开始动摇了。
第三周,军方派来的技术顾问找到了陆远。
“陆远同志,上级对青稞项目的进展很关心。”技术顾问的语气很正式,“现在已经三周了,还没有看到任何成果。上级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研究方向。”
陆远放下手中的工具:“我的研究方向没有问题。”
“但是现实情况是,青稞并没有按照预期发芽。”技术顾问拿出一份文件,“这是上级的建议,希望您能够暂停青稞项目,重新投入到红薯的深度研发中。”
“毕竟,红薯已经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价值。继续在这个方向上发展,更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