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远逐渐明白了。这不仅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利益之争,甚至是国际地位之争。
“那我们怎么办?”陆远问道。
“继续做我们该做的事。”系统坚定地说道,“用更多的成果来证明我们的价值。”
第二天,陆远开始了新的研究项目:巨型水稻。
这种水稻不仅产量极高,而且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理论上,一亩巨型水稻的产量可以达到普通水稻的三倍。
但是研究过程并不顺利。连续一个月的实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怎么回事?”陆远看着实验台上的数据,有些沮丧,“按照系统的指导,应该能成功的。”
“可能是土壤环境的问题。”系统分析道,“巨型水稻对土壤的营养配比要求极高,需要重新调整营养液的成分。”
陆远重新开始配置营养液。这一次,他增加了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调整了氮磷钾的比例。
一个星期后,奇迹出现了。
实验田里的水稻开始疯狂生长,原本只有半米高的秧苗,迅速长到了一米五的高度。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株水稻上都结出了密密麻麻的稻穗。
“成功了!”陆远兴奋地说道。
李教授闻讯赶来,看到眼前的景象,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这是水稻吗?”李教授难以置信地说道,“怎么长得这么高?”
“这是我培育的新品种,巨型水稻。”陆远自豪地说道。
“产量如何?”李教授急切地问道。
“保守估计,每亩产量能达到3000公斤。”
李教授听到这个数字,差点坐在地上。要知道,普通水稻的亩产量也就1000公斤左右。3000公斤,这简直就是神话。
“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李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我们就能彻底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
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三天后,一个由顶级农业专家组成的考察团来到了村子。
面对这些权威专家的各种质疑和检测,陆远都一一回应。最终,所有的数据都证实了巨型水稻的真实性。
“陆远同志,”考察团的领队激动地说道,“你这个成果,可能比土壤改良技术更重要!”
但是,陆远知道,随着这个技术的公布,国外的质疑声只会更加激烈。
果然,一个月后,国际农业组织发布声明,要求中国公开所有技术资料,并接受国际专家的实地考察。
“他们想干什么?”陆远愤怒地说道,“我们的技术凭什么要向他们公开?”
“这是预料之中的。”张队长叹了口气,“他们担心我们的技术会改变世界农业格局,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国家会怎么回应?”
“拒绝。”张队长坚定地说道,“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绝对不能外泄。”
陆远点点头。他知道,这意味着国际上的压力会更大,对他个人的威胁也会更严重。
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走的是正确的道路。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他都要继续走下去。
夜深了,陆远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远处黑漆漆的田野。在黑暗中,那些改良后的土地和新培育的作物正在静静地生长着。
它们不会说话,不会争论,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生长证明着技术的价值。
这就足够了。
营养液提纯设备运转了整整三天三夜。
陆远守在设备旁,眼睛布满血丝。几名专家轮流值班,但他从未离开过半步。
“陆远,你该休息了。”李教授走过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茶。
“快了。”陆远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再有两个小时,第一批改良化肥就能完成。”
王俊豪被安排在村委会的客房里,透过窗户能看到试验田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