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啊,青稞只能在西藏那种地方种植,这是常识好不好?他以为自己能改变大自然的规律?”
“我看他就是想出风头,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厉害。”
“等着看吧,这次他肯定要栽跟头。”
陆远站在门外,静静地听着这些议论。
他没有生气,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这些人,永远只会用常识来衡量一切,从来不敢想象常识之外的可能性。
但陆远知道,真正的突破,往往就在常识的边界之外。
第二天,陆远开始了他的青稞改造实验。
他选择了村子边上一块相对独立的土地,开始进行土壤改良和种子处理。
村民们看到陆远在那里忙活,都觉得奇怪。
“陆远在干什么呢?”有村民好奇地问。
“听说要种青稞。”
“青稞?那不是西藏才有的吗?咱们这里能种吗?”
“谁知道呢,反正陆远说能种就能种吧。”
但是专家们的反应就没有这么温和了。
“陆远,你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张司长直接找到了陆远,“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等着看你的红薯技术吗?你却在这里搞这些无聊的实验!”
陆远正在调配营养液,头也不抬地说:“张司长,红薯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了,现在需要的是时间来验证。”
“那你就应该专心完善红薯技术,而不是分心去搞别的!”张司长的语气很不满,“你这样做,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陆远停下手中的工作,看向张司长:“张司长,请问一下,这块土地是我自己申请的,种子是我自己购买的,营养液是我自己调配的,我浪费了国家什么资源?”
张司长被问得哑口无言。
“而且,”陆远继续说道,“我记得当初签协议的时候,国家给我的是研究自主权,没有限制我的研究方向吧?”
张司长的脸色变得很难看:“陆远,你别跟我玩文字游戏!你知道我的意思!”
“我不知道你的意思,”陆远的语气很平静,“我只知道,作为一个研究者,我有选择研究方向的权利。”
张司长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甩袖而去。
但是陆远的麻烦并没有结束。
接下来的几天里,不断有人来“劝说”陆远放弃青稞改造。
有些人说他这是不务正业,有些人说他这是哗众取宠,还有人直接说他是在浪费时间。
更让陆远感到寒心的是,连一些原本支持他的专家,现在也开始动摇了。
“陆远,我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找到陆远,“你应该专心搞红薯技术,青稞改造真的太困难了。”
“而且,就算你成功了,又能怎样?青稞的市场需求本来就不大,不如红薯那么重要。”
陆远看着这个曾经对他充满崇拜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阵苦涩。
人心,真是最难琢磨的东西。
当你成功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支持你;但是当你做出他们不理解的选择时,这些人就会立刻变脸。
“我明白了,”陆远点点头,“谢谢你的建议。”
年轻研究员以为陆远听进去了,高兴地说:“那你是准备放弃青稞改造了?”
“不,”陆远摇摇头,“我是准备一个人干了。”
年轻研究员愣住了。
从那天开始,陆远真的变成了一个人。
他不再参加专家组的会议,不再和其他研究人员交流,甚至连实验室都很少去了。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那块青稞试验田上。
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天黑了才回来。
村民们看在眼里,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
“陆远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