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检测到宿主遇到困难,解锁新作物:青稞一号。】
【青稞一号特性:适应性极强,可在高寒、干旱、贫瘠土壤中生长,产量为普通青稞的50倍,营养价值极高。】
【种植要求:海拔1500米以上,温差较大的环境。】
陆远看着这个信息,眼睛一亮。云雾村虽然不在高原,但海拔确实有1600多米,而且昼夜温差很大,似乎正好符合青稞的生长条件。
“李将军,”陆远找到正在查看红薯二号种植进度的李振国,“我想申请种植青稞。”
“青稞?”李振国愣了一下,“那不是西藏那边的作物吗?咱们这里能种吗?”
“理论上可以。”陆远指着远处的山峰,“我们这里的海拔和气候条件,其实很接近青稞的原生环境。”
李将军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你确定?青稞这东西我了解一些,对环境要求很苛刻的。”
“试试看吧,反正也不需要太多地。”
很快,陆远要种青稞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村子。这次连那些专家们都觉得不靠谱。
“陆远同志,”农业专家老王找到他,“青稞是高原作物,需要强紫外线、大温差、稀薄空气这些特殊条件。虽然咱们海拔够了,但其他条件…”
“而且青稞的产量本来就不高,”另一位专家补充道,“就算种成功了,意义也不大啊。”
陆远没有多解释,只是淡淡地说:“等着看结果吧。”
这时,王俊豪从村里晃悠过来。这几天被困在村里,他已经从最初的愤怒变成了无奈,现在每天就是到处转悠,观察陆远的研究进展。
“老陆,你这次真的要种青稞?”王俊豪走到警戒线边上,“我觉得专家们说得对,这个风险太大了。”
陆远看了他一眼:“你懂什么?”
“我虽然不懂农业,但我懂市场,”王俊豪来了精神,“青稞就算种成功了,能有多大市场?不像红薯,全世界都需要。”
“市场?”陆远冷笑一声,“你到现在还在想着赚钱?”
“不赚钱搞什么研究?”王俊豪理直气壮地说,“就算是为了国家,也得考虑投入产出比吧?”
围观的村民们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也开始犯嘀咕。王俊豪虽然人品不行,但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陆远懒得再理他,转身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第二天,陆远开始在一亩试验田里播种青稞一号。
青稞的种子看起来和普通大麦差不多,但在系统的改良下,每一粒都散发着淡淡的光泽。
“这种子看起来确实不一般,”负责记录的研究员小李仔细观察着,“但是…”
话还没说完,天空突然暗了下来。
远处的山头上,乌云翻滚,一场暴雨正在快速接近。
“不好,要下雨了!”有村民喊道。
陆远抬头看看天空,继续播种。青稞一号的适应性极强,这点雨算不了什么。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这不是普通的暴雨,而是一场台风的前兆。
当天晚上,县气象局发布了紧急预警:超强台风“海神”正在向内陆移动,预计明天上午到达本地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
李将军立刻召集所有人员开会。
“情况很严重,”他看着气象图,“这个台风的路径很奇怪,按理说内陆不应该有这么强的台风。”
“陆远同志,”他转向陆远,“你的试验田怎么办?红薯二号才刚种下去,青稞更是今天才播的种。”
陆远看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风雨:“能保护的就保护,保护不了的就看天意吧。”
“要不我们搭个临时大棚?”有专家建议。
“来不及了,”李将军摇头,“而且这个风力,普通大棚根本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