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陆远回到家里开始准备化肥制造机的材料。
系统图纸上标注的材料大部分都能在市面上买到,只有几种特殊的催化剂需要想办法。
“看来得找个化工厂的朋友帮忙了。”陆远想起了大学时的一个同学,现在在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工作。
正想着,院门口又传来了争吵声。
“我是记者,我有采访权!”
“对不起,这里是军事管制区,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什么闲杂人员?我是京城日报的首席记者!”
陆远走到门口一看,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在跟士兵争论。
“让他进来吧。”陆远对士兵说道。
中年男人走进院子,上下打量着陆远:“你就是陆远?”
“是的,你是?”
“京城日报记者,老马。”男人递过来一张名片,“我是来采访你的。”
陆远看了看名片,马建军,确实是京城日报的记者。
“采访什么?”
“当然是你的神奇技术。”老马掏出录音笔,“全国人民都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亩产三十万斤的?”
陆远摇摇头:“这个不能说,涉及国家机密。”
“那你总能说说你的成长经历吧?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到国家级科学家,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倒是可以回答。陆远想了想,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然,关于系统的部分他肯定不会说,只是讲了一些关于回乡创业、潜心研究的经历。
老马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记录。
“陆远同志,你这个故事很励志啊。”老马感慨道,“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去大城市发展,你却选择回到农村,而且还做出了这么大的成就。”
“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陆远淡淡地说。
“那你对其他想要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吗?”
陆远想了想:“农村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为农民、为国家做贡献的心。”
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老马收获颇丰。
“陆远同志,最后一个问题。”老马合上笔记本,“你觉得你的技术会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陆远看着远山,语气平静但是充满力量:“我希望能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让我们的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永远不受制于人。”
“至于世界…”他停顿了一下,“该变的总会变,该来的总会来。”
老马的采访结束后,陆远开始着手准备化肥制造机的建造工作。
按照系统提供的图纸,这台机器的核心技术是生物酶催化发酵,能够将各种有机废料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高效化肥。
关键是几种特殊的催化剂,陆远给大学同学张伟打了个电话。
“老陆?你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张伟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我刚在网上看到你的新闻,牛逼啊,亩产三十万斤,这是要改变世界的节奏啊。”
“别扯了,我找你有点事。”陆远直接说道,“我需要几种化学试剂,你们厂能不能搞到?”
“什么试剂?”
陆远报了几个化学名称,都是制造机图纸上标注的催化剂原料。
张伟沉默了一会:“老陆,这些都是管制试剂,不是随便能买到的。你要这些干什么?”
“制作化肥用的,放心,不是什么危险品。”
“化肥?”张伟疑惑道,“这些试剂制作化肥?你确定没搞错?”
陆远也知道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系统出品,肯定有它的道理。
“相信我,我什么时候坑过你?”
张伟想了想:“这样吧,我帮你问问,但是你得给我写个正式的申请,说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