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龄的事情告一段落,自然徐勤的阴谋也便流产而终,慕容霓裳也可以尽心的为知辰成为太子人选而做准备,知安的生母是贤妃,如今也不在了,后宫萧条之时,也是安宁日子的开端,她抚养知安日子也不短了,算一算约摸也有六载有余,知辰也已经八岁了,自己对知安视如己出,知安也与自己亲近的很,慕容并非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的确是知安并不合适太子的人选,只是前朝老臣未必与她想的相同。
慕容霓裳看惯了宫中的争斗,不算上后宫的相互掣肘,争风吃醋,前朝的裙带相连,结党营私也是盘根错节,如果身为太子,知安不能有强大的后盾,恐怕这个太子之位并不会坐的稳当,即使自己绝无二心,知辰长大了,是不是会有心夺位,到时候她又该如何。
当年端木玦有汪氏家族为依靠,汪云理在后宫也有汪皇后做护盾,自然是如鱼得水,可知安并非如此,他有的只有自己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母后,一旦舆论指向自己,慕容也只能袖手旁观。
所以慕容再三思量过后,决意亲自与程昱商量,程昱是当朝宰相,百官之首,皇帝信赖,与他相互商议是最好的办法,可自己私下里面见程昱,必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流言纷纷议论皇后是如何为了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勾结当朝宰相的,慕容霓裳方才躲过了一席舆论的风暴,她再也没有体力和精力与他们周旋了。
如果自己与程昱商议此事定是不可能的,可是换一个法子,皇上同程昱商议太子的人选,自己却可以在旁参与,这就是极好的,既不显得自己的身份突兀,又可以推波助澜的给程昱和端木玦建议。
慕容霓裳想出了法子,就在犯愁如何才能让自己参与到其中,毕竟后宫女子不得干政是,端木玦已经给了自己很宽的权限,又该如何在选择太子的商讨中合理的出现?慕容已经很久没有为什么事情苦恼过了,不禁又陷入了沉思。
思来想去没有什么好的想法,慕容也愈发觉得头疼,便撂了一直拿在手里却没心思看的书卷,见那书卷被自己窝的卷起了纸边,她是爱书之人,便连忙吩咐侍女拿来热熨斗来小心的熨烫,拂去褶皱好生的保存。
侍女如儿小心翼翼的一页一页的熨烫纸边,慕容也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她手里的每一本书都是珍贵的孤本,有些还是端木玦想了办法找到的,自己平日里爱不释手放在寝宫的更是难得的。
每一本慕容都精心的品读过,所以侍女如儿每翻一页,慕容搭上一眼便也就大致的知道里面讲的是些什么,突然慕容看到书上一句话——“梁王探视太后于未央宫……”,这是出自梁王与汉景帝故事里的一句话,讲的是梁王如长安未央宫向窦太后窦漪房请安拜寿,窦漪房十分的偏爱自己的幼子梁王,甚至几次三番的逼迫汉景帝立幼子梁王为太子,而不是汉景帝的儿子。
此番贺寿,窦太后更是当着梁王的面前执意景帝许诺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幼子梁王,一时间汉景帝尴尬十分,甚至不得不迫于太后的压力将皇位传给梁王,好在窦婴睿智,化解了尴尬,但也替景帝得罪了窦太后。
慕容转了转眼睛,突然有了计策,如果程昱执意支持知安为太子,拿自己不如也逼着皇上立下知安为太子,他二人的角色就好比梁王与窦太后,而皇上的心里肯定是会有纠结的,他毕竟想立的是知辰,此时若是再有一人化解尴尬立知辰为太子,充当窦婴的角色,岂不是端木玦就有台阶当机立断的改立知辰,还显得皇帝重视大臣的见解,如果自己执意立知安为皇子,那就有理由参与立太子人选的事宜了!
想罢,慕容因该挑选可以充当窦婴这一角色的人选,默念二三之后,慕容跳出了沈义澜,他是为端木玦所信任的近臣,而且沈义澜可以权威的代表朝中武将的势力,而且沈义澜也很容易为自己所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砝码,慕容的后盾之一。
另一个人选,自然是知安与知辰的老师,太学博士徐道子,皇上虽然会征求魏意的意见,可毕竟魏意的身份特殊,而且只是伴读,并未能获得朝中众位大臣的支持,然而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