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印发了当天的号外。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洛阳地区行政督察专负韦孝儒等8人突然失踪的消息。而这条消息正是暗中留在洛阳,并没有返回上海的施良发出的,他知道赵理君必定要找韦孝儒报复,所以耐心等待机会。当他得知韦孝儒死后,立刻就通知了报社,故意把事件吵大,然后立刻用匿名的方式也给**方面发出了信函。
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突然失踪,这并不是一件小事。尤其洛阳市是省政府所在地,并且还有高级军事机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的地方,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不能不使各界人士感到震惊!更不能不引起有关当局的足够重视。
消息传开,轰动全国,舆论大哗!一时之间“韦案“成了朝野注目的一件大事。韦孝儒并不单纯是河南省洛阳地区的行政督察专员,而且他还是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的主任。光凭这个官衔,就足以说明此人是大有来头的。
失踪案件发生后,作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上级机关的河南省政府,和当地驻军最高当局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以及责任有关的省会警察局等机关,异常关注,上下左右,忙得不亦乐乎。这更成为中统局河南省调查处泰山压顶的头一件大事,他们一方面派出大批特务,四处侦察案情,八方寻找失踪下落,一方面迅速报告他们的上级,中统局首脑机关,并要求彻查此事。
中统局特务头子徐恩曾,闻报韦孝儒失踪一案,直气得两眼冒火,七窍生烟,马上将“韦案”面报蒋介石。
**市曾家岩官邸的书房里,蒋介石身着一件细绸长衫,躺在一张竹制凉席上,两腿不住的摇晃着。在蒋介石在面前站着一个人,衣着整齐,态度严肃。此人看样子十分恭谨,但心情显得颇不平静,他双目凝视着蒋介石,正在痛切陈词,此人就是徐恩曾。
“报告总裁:洛阳市是河南省政府的所在地,况且又有第一战区司令部驻在那里,在这样一个机关林立,军警如毛的地方,居然会发生骇人听闻的专员失踪案,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徐恩曾愤愤然地陈述着。
“恩!恩!”蒋介石显然对这一类的问题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并无强烈的表示。
“报告总裁:对这个问题我倒有个看法。”徐恩曾说道,“根据中统和军统之间的历史关系,我认为韦孝儒等8人失踪一案,必定是戴笠手下的人干的。其他方面的人,既没有理由,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像头脑这种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实在是为亲着痛,仇着快啊!韦孝儒等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并且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内部的义气之争,也着实令人气愤!”
“恩!恩!”蒋介石的表示依然很平淡。
“让他们像这样胡闹下去,今后就无法工作!”徐恩曾说道“为了维护党内团结,为了严肃法纪;我建议,并且我恳求总裁,务必严令军统局查明真相,惩办凶手,以利一致对敌。”
蒋介石听完了徐恩曾的报告,并不十分着急,依然是平平淡淡“恩!恩!”了两声,然后说道:“你谈的情况,看来有一些道理,但是,现在尚无确凿证据,等查清了事实真相之后再说吧!”
军中二统本来是蒋介石最得力的两个政治打手,他们的矛头自然主要都是指向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但是,在两“统”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其矛盾激烈之程度,往往并不亚于其对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人民。徐恩曾曾含愤告状,虽然并未举出有力证据,但事实表明。**不离十是戴笠所为。
当然,蒋介石对于中统和军统之间历来的矛盾情况,心里也是有数的。但他并不担心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恰好相反,甚至相反他希望两者存在矛盾,因为他对待下属的一贯方针是制造矛盾,利用矛盾,驾驭矛盾,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个意义上说,中统和军统矛盾得越激烈,对他的统治地位也就越有利。因为双方都要争宠,就必然向他靠得越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当徐恩曾在他面前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