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良继续分析着:“而西伯利亚没有大型重工业和粮食棉花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进攻西伯利亚得不到战略物资的补充反之消耗更大。第二,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没变,还在等待摘下另一个“熟透的柿子”。第三,现在马上进入冬季,江河封冻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而日本的机械化装备与苏军有相当大的差距。数量都是一百五十万,质量不同,一旦开战必败无疑。第四,南下作战,可以抢掠一定的战略物资,继续维持战争。第五,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这不如苏联军队强大,日本并有一定的在中国地域作战的经验。第六,……”
姚万清有些急噪,直接打断了施良:“这些都是宏观的分析。我要……”
施良摆了摆手,示意姚万清不要急,然后继续说道:“我确切地了解到,日本的全部的棉纱棉纺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加工日本军服,但没有一件是冬季的严寒作战服,都是在中国南方冬季的作战服和防雨设备,也许第六条最能说明问题。所以日本的“关特演”一是给希特勒看,日本正在以演习为名做好准备,马上就要入侵苏联。其实在等待莫斯科的陷落。又麻痹战场上的国共最高军事首脑机关的战略思维!“
姚万清听了施良的分析,觉得有几分道理:“你先别急,让我好好想一想。”施良看着他笑了笑,却自己点上一支烟抽了起来。
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敲门声,施良条件反射的就要拔枪,姚万清却摆了摆手,又听了听外面敲门的频率,这才低声说道:“没事。”
他把门打开,进来的是电报员小姜,她顺手将门关上,看着施良的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你们俩聊什么呢?”
姚万清很直接地说道:“这事大于天,不是愁,是心累啊。”
施良端起酒杯,然后肯定地说道:“我是已经认定了,日军南下!这对我们中国的抗日战场及时调整战略部署,粉碎日军的冬季攻势有重要意义!”
姚万清还是有着明显的顾虑:“日军南下还是北上的情报直接关系到苏联最高统帅部下定决心,是否调动一百五十万兵力西进支援莫斯科的防御体系。这个情报正确而不予采纳和情报错误而采纳了,咱们就将成为千古罪人!因为它关系到苏联的存亡!!!”
看到两人的争执不下,小姜忽然开口说道:“我有一个线索,不知道对你们有没有帮助?”
施良与姚万清一起回过头看着她,姚万清催促道:“什么线索,快说?”
小姜说道:“我今天走在大街上,听说在上海的一个日本企业是生产橡胶制品的,因为最近加班加点生产军用胶鞋、军用雨衣等制品。引起了工人的罢工,结果特高课和宪兵队出动了很多人来镇压,并要求马上复工等等……”
姚万清兴奋了,马上摆手打断了她:“停,我明白了。”姚万清坚定地对施良说道:“晚上十点我向组织报告,并给东京的佐尔格传递消息,就是四个字,日军南下!我现在完全同意你的判断。”
施良看着姚万清,嘴角露出了一丝“胜利”的微笑。
土肥原办公室。土肥原正书写毛笔字:武运长久。武运二字之后“长”写成“卡”字,修来修去又上一大滩墨汁,气愤的一下子划个大字。
门外施良的敲门声:“报告。”
土肥原停止毛笔书法,把纸抓起揉成一团扔在纸篓,又转头吩咐:“进来。”施良进入,敬礼。
土肥原摆了摆手:“免了免了,叫你今天来,是有件极重要的事情交由你办。”
施良立正:“请长官训示。”
土肥原说道:“施耐德特使这次在上海还要逗留两天,你也知道,现在苏联战场上,德国人和苏联打的正厉害,所以你要想尽办法探听一下施耐德先生对于我们日本皇军的态度,并要时刻表现出,我们对于他们的一种友好。”
施良立正道:“是。”
土肥原叮嘱道:“目前上海虽然被日军占领,但并不太平。军统、中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