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栽倒,球拍脱手飞出老远,在地面滑出长长的痕迹。“莎莎!”看台上的惊呼瞬间响起,我立即起身冲到场边,只见她咬着牙撑地站起,右手手腕微微颤抖,却倔强地摆手:“没事,能继续,不影响比赛。”
队医匆匆赶来检查,按压她的手腕时,孙颖莎疼得皱起眉头,却始终没哼一声。简单活动手腕后,她重新上场,眼神里反而多了几分狠劲。这一摔彻底点燃了孙颖莎的斗志,第四局她加强正手突击,与王楚钦的衔接失误率从15%降至5%,两人配合得愈发默契。打到10:5领先时,王楚钦的发球被副裁怀疑遮挡,他立刻提出鹰眼挑战,回放画面显示头部虽靠近球路,但并未完全阻挡对手视线,挑战成功后,他激动地挥了下拳头。关键的第五局,10:7手握赛点时,孙颖莎在林诗栋回球后突然举手示意,似乎想申请暂停,但意识到处于回合中后立刻收回手。我并未响应,比赛继续进行,最终孙颖莎\/王楚钦以11:9锁定胜局。
赛后孙颖莎坦言:“当时想调整战术,但反应过来是自己失误了,比赛就得专注自身,不能随便打断节奏。”离场时,她特意弯腰捡起刚才摔倒时掉落的粉色发夹,细心地别回头发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脸上,汗水与倔强的神情交织在一起。王楚钦始终走在她身侧,手里提着两人的球拍包,低声问:“手腕真的没事?回去得冰敷一下。”这份默契让在场的球迷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温暖的一幕。
10月2日 傍晚 19:10 首钢园体育馆·2号台
最后一场执裁任务是男单16强赛:陈垣宇对阵法国选手菲利克斯-勒布伦。作为“逆子团”仅剩的独苗,陈垣宇昨晚刚加练到深夜,眼下眼底还有淡淡的青黑,运动服的领口沾着未洗去的汗渍;勒布伦则状态正盛,热身时的正手爆冲力道十足,球拍胶皮张力检测值达到44度,逼近赛事45度的上限,每一次挥拍都带着破空的声响。看台上,法国球迷举着国旗呐喊,与中国球迷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赛场交响。
19:20比赛开始,首局陈垣宇明显不在状态,接发球频频失误,勒布伦的正手爆冲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以11:3速败。场边教练急得直跺脚,递水时快速叮嘱:“盯住他的侧旋,别急于发力。”陈垣宇点头,仰头灌下大半瓶运动饮料,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调整战术后果然见效,他靠精准的落点控制连扳两局,第三局更是以11:4横扫,看台上的欢呼声险些掀翻屋顶。第四局勒布伦发力反击,将比分拉回2平,场内气氛瞬间紧绷,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决胜局打到10:9,陈垣宇手握赛点准备发球时,我突然注意到看台上闪过强光,立即高举手示意“暂停”——又是闪光灯干扰。重启发球后,勒布伦抢先侧身反拉得分,追至10平。当陈垣宇再次准备发球时,右侧看台又出现闪光灯,我被迫再次喊停,看台上随即响起球迷的嘘声,有人愤怒地指责违规拍照的观众。两次中断彻底打乱了陈垣宇的节奏,重启后他的发球失误直接送分,勒布伦抓住机会正手爆冲得分,最终以12:10憾负。
签字时,陈垣宇盯着比分许久才落笔,笔尖在纸上戳出小小的墨点,声音沙哑:“发球过去就过去了,下一个点也得发,是我自己没稳住。”离场时,刘志强指导没有批评,只是递过一条毛巾:“回去总结,明天加练两千个发球,把节奏找回来。”陈垣宇默默点头,接过毛巾搭在肩上,背影在灯光下透着倔强,路过训练馆时,他忍不住停下脚步,望着里面正在挥拍的队友,眼神里满是不甘。
10月2日 晚上 21:30 首钢园运动员休息室
卸下裁判服换上便装,我刚走进休息室就闻到浓郁的泡面香味。梁靖昆正帮温瑞博泡方便面,热水冲进桶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侧脸,桌上摆着刚打印的技术统计单,上面用红笔圈出了温瑞博的正手失误点;陈垣宇坐在角落擦球拍,棉签细细擦拭着胶皮的纹路,刘志强指导在一旁帮他分析失误视频,手指在屏幕上指点着发球动作;孙颖莎则在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