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保护小队员那样。
考核的最后一项是英语答辩。琼斯先生用快速英语提问:“如果决赛中,东道主选手的发球明显违规,但现场观众发出嘘声,你会坚持判罚吗?”叶安诺挺直脊背,声音清晰如钟:“规则里没有‘东道主例外条款’。我的职责不是讨好任何人,是让银球落在该落的地方。”回答完毕的瞬间,她忽然想起巴黎奥运会夺冠时,全场欢呼中那个清晰的擦网判罚——正是那个公正的判罚,让胜利更有分量。
六月:蓝牌加冕与国际亮相
五月底的考核结果公布那天,叶安诺正在整理行李准备转战下一站赛事。手机弹出琼斯先生的邮件,附件里是她的考核成绩单,每个项目后都画着笑脸表情,最后一行写着:“欢迎加入国际裁判大家庭,蓝牌已为你备好。”她握着手机跑到走廊,正好撞见刚打完比赛的孙颖莎,举着屏幕蹦跳着喊:“我过了!”孙颖莎一把抢过手机,假装严肃地敬礼:“以后请叶裁判多多关照。”
六月的曼谷依旧湿热,但叶安诺的裁判服口袋里多了个硬纸壳——装着崭新的国际级蓝牌裁判证。证上的照片里,她剪短了马尾辫,露出光洁的额头,眼神比当运动员时多了几分沉静。第一次以正式蓝牌裁判身份执裁的是场混双比赛,搭档的是来自埃及的老裁判阿米尔。
“别紧张,你比我见过的很多裁判都懂球路。”阿米尔在赛前拍着她的肩膀说,“去年我吹过你的比赛,你那个‘幻影旋切’发球,换我肯定要多看几遍录像才敢判。”叶安诺忍不住笑了:“今天要是遇到这种发球,我可得请您当顾问。”两人的玩笑声让紧张的气氛轻松了不少,当值裁判长路过时笑着说:“这是我见过最特别的裁判组合——前世界冠军配资深老裁判。”
比赛进行到第三局,中国组合的回球擦过球台边缘,电子记分牌已经自动加分,叶安诺却突然举起手:“wait,”她调出鹰眼回放,指着屏幕对双方说,“球的上沿触及边线,但重心在界外,按照规则应判出界。”中国队员愣住了,场边的教练正要起身,却被叶安诺平静的眼神拦住:“我知道这很难接受,但我们可以一起再看三遍回放。”最终确认判罚时,连对手都忍不住鼓掌——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裁判,眼里确实只有球和规则。
执裁间隙,叶安诺在裁判休息室遇到了冯天薇。这位新加坡老将刚打完比赛,正对着冰袋敷膝盖:“没想到你当裁判比打球时还严格。”她递过来一瓶运动饮料,“但刚才那个擦网重发,你提醒我拍面角度的样子,倒像个教练。”叶安诺想起自己确实多说了句“拍面太仰容易擦网”,脸微微发烫:“习惯了,看到技术细节就忍不住……”冯天薇笑着摇头:“这才是你的优势——懂技术的裁判,比只会看规则的更让人信服。”
六月中旬的wtt支线赛成了叶安诺的“独立秀场”。她首次担任主裁判执裁女单半决赛,对阵双方是日本新星和罗马尼亚老将。当日本选手因为连续被判发球违例而情绪激动时,她没有立刻出示黄牌,而是走到球台边用英语说:“我知道你在尝试新发球,但规则13.2.3要求抛球必须垂直。需要我示范正确的抛球高度吗?”说着拿起球抛到16厘米的高度,动作标准得像训练示范。
这一幕被场边的苏瑶拍了下来,视频里,叶安诺的蓝色手绳随着抛球动作扬起,与裁判服的蓝色徽章相映成趣。“你把运动员的经验变成了裁判的智慧。”母亲在电话里说,“就像你爸设计建筑时,总会保留点自然的弧度。”叶安诺摸着腕绳忽然明白——那些年在球场上积累的直觉,此刻正变成判罚时的底气。
赛事最后一天,叶安诺执裁了女单决赛。当最后一分落地时,她清晰地报出比分,做出结束手势,全场掌声雷动。获胜的选手跑过来拥抱她,败者也笑着与她击掌——这种同时收获双方尊重的感觉,是当运动员时从未有过的体验。赛后的颁奖仪式上,国际乒联主席特意走到她面前:“我们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既懂竞技,又懂规则。”
离开曼谷那天,叶安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