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诺放下行李,走到发球机前仔细观察:\"爸,这次考试实操部分听说会有很多国际赛事的真实案例。我有点担心......\"
\"别担心。\"叶易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抛物线,\"你看,乒乓球的运动轨迹和建筑力学是相通的。发球时的高度、速度、旋转,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就像设计一栋大楼,每个细节都必须精确计算。\"
接下来的三天,叶安诺几乎把自己泡在了训练馆里。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场馆,她已经开始背诵裁判规则;白天,在父亲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各种判罚;晚上,母亲会带着热腾腾的饭菜来陪她,三人一起观看国际赛事的裁判执裁视频,分析每一个判罚的依据。
\"小诺,你看这个球。\"苏瑶指着电视屏幕,\"裁判为什么判发球违例?\"
叶安诺盯着画面,仔细观察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抛球高度不够,而且击球瞬间球拍遮挡了视线。妈,你发现没有,这个选手故意用了一个假动作来迷惑裁判......\"
考试当天,青岛下起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叶安诺站在市体育中心的考场外,看着其他考生紧张地翻着复习资料,心中也不免有些忐忑。
\"小诺!\"王雨晴穿着红色羽绒服跑过来,怀里抱着厚厚的规则手册,\"我紧张死了!听说这次考试特别难,还有很多英文术语......\"
叶安诺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慌,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对了,记得注意发球时的隐蔽动作,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略的细节。还有,国际比赛中的判罚尺度和国内有些不同......\"
正说着,考场的大门缓缓打开。叶安诺深吸一口气,走进了这个决定她裁判生涯的考场。
考场内,二十张课桌整齐排列,每张桌上都摆放着计分器、红黄牌和崭新的裁判规则手册。主考官李隼坐在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考生:\"作为一名合格的裁判,不仅要熟悉规则,更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公正的判断力。现在,理论考试开始。\"
试卷发下来,叶安诺快速浏览题目,当看到\"结合建筑力学原理,分析乒乓球发球轨迹的判定标准\"这道论述题时,她心中一喜——这正是父亲这几天重点辅导的内容。笔尖在答题纸上沙沙作响,她将抛物线方程与裁判规则完美结合,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然而,当做到案例分析题时,叶安诺遇到了难题。题目描述的是一场国际比赛中的争议判罚:两名选手通过默契配合,利用规则漏洞频繁得分。她咬着笔杆,脑海中不断回想起和孙颖莎搭档时的各种战术。突然,她意识到:作为裁判,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既要理解选手的战术思维,又要坚守规则的底线。
\"叮——\"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叶安诺放下笔,看着自己写满答案的试卷,心中既有忐忑,又有一丝期待。
下午的实操考试在主体育馆进行。球台上,发球机正在高速运转,抛出各种刁钻的球。李隼站在场地中央,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全场:\"接下来进行发球违例判定考核。每个案例播放两遍,考生需在10秒内做出准确判罚。\"
第一个案例开始播放,画面中,选手在发球时故意将球拍举过头顶,遮挡住乒乓球。叶安诺盯着屏幕,手指悬停在计分器上方。当球离开球拍的瞬间,她果断按下\"违例\"键——这是典型的遮挡发球。
随着案例不断播放,难度也越来越高。有选手利用手腕的细微抖动改变发球轨迹,还有人在抛球高度上做文章。叶安诺全神贯注,将父亲教的力学分析方法和平时积累的赛场经验相结合,做出一次又一次精准的判罚。
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田志希。画面中,韩国选手正用她标志性的高抛发球动作击球,但在慢镜头回放中,叶安诺敏锐地发现球在最高点的滞留时间比标准时间多出0.1秒。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稍有不慎就会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