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唐寅刚好画完最后一笔,耶律燕才比唐伯虎画的慢,技艺方面也多有不如。
无需裁判打分。
耶律燕才干脆利落的认输。
“唐解元书画双绝,佩服佩服,有你这样的人才,不愧是国子监。”
“耶律大人过奖,大宋人才济济,在下算不得什么,比如这位李兄,虽然长得没我帅,才学却远胜於我。”
唐伯虎把李寻欢拉了过来。
观战的太学生发出一阵嘘声。
唐伯虎的容貌当然不丑,眉眼仪態颇为俊俏,再加上自幼练武,是文武双全的才子,別有几分瀟洒风流。
但是,他比对的是李寻欢。
俊若天神的李寻欢。
比啥不好,非要比谁长得帅!
这特么用比吗
李寻欢、满楼、东方胜、李兆廷这种俊男,属於女媧造人时,为了炫技捏出来的,完美的简直遭天妒。
因此,各有各的缺憾。
满楼双目失明;
李寻欢脑有贵恙;
李兆廷风流成性;
东方胜家里都是破事;
没有人能绝对完美。
完美的后果是“天妒英杰”
比试碑文石刻不是现场雕刻,而是鑑定碑文,由公证人拿出石碑。
把石碑用厚厚的麻布包裹起来,耶律燕才和李寻欢各自掏窟窿,根据字体考证石碑,窟窿少的获得胜利。
举个例子,耶律燕才用三个字鑑定出这是哪块石碑,李寻欢用两个字,则李寻欢获胜,平手进行下一局。
国子监准备了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作为必答题,另一块是附加题。
如果每一道题目都是平手,这一局算作平手,进行下一局的比试。
李寻欢彬彬有礼的说道:“耶律兄远来是客,请耶律兄指点一二。
这话说得非常客气。
嘴上说的是“请指点”,实际上是让耶律燕才一先,字少者胜,如果耶律燕才凭一个字鑑定出石碑,李寻欢必须答附加题,而且只能看半个字。
这对李寻欢极端不利。
耶律燕才並未客套,表示我看一个字就行,侍卫上前,划开麻布。
露出的字是....之!
“之乎者也”是最常用的字。
“之”可以组成无数种结构。
谁能凭“之”字鑑定石碑
耶律燕才可以。
耶律燕才认真观看字形字体,看出这是非常標准的顏体,这块石碑是顏真卿真跡,史料记载,顏真卿一共写过十三块石碑,五块石碑残缺不全。
八块完整的石碑,带有“之”字的石碑共有三块,一块是顏真卿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感应碑,神采飞逸,六十岁时写的顏勤礼碑,端庄遒劲,六十三岁时写的麻姑仙坛记碑,此时的顏真卿书法技艺登峰造极,返璞归真。
顺著这些线索推断。
这块石碑展露出的“之”字气势磅礴无边无量,显然是顏勤礼碑。
掀开麻布,果然是顏勤礼碑。
眾人纷纷惊嘆。
一来感嘆耶律燕才眼力过人,二来感嘆他才思敏捷、学识丰富,最后担忧李寻欢能不能解开这道附加题。
附加题的难度远高於必答题。
李寻欢让出先手,极端不利,局势近乎到了绝境,就连李兆廷也不敢肯定李寻欢能否获胜,毕竟,两人现在比的是才学知识,不是比斗扔飞刀。
李寻欢闭目沉思:“这块石碑,展开半个字即可,我只需半个字!”
割开麻布,露出“木”字旁。
“木”字旁的字不计其数,常用字也有十几个,如何能考证石碑
李寻欢闭目沉思片刻。
“首先,这个字是林!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