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王国丰富多彩的形态与口感。
祁国栋学着当地人的样子,将陈醋淋入面中,酸香瞬间激出来,令人食欲大开。
小云舒也分得了一小碗煮得软烂的猫耳朵,用小勺子笨拙地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
走在华灯初上的老街,看着两旁售卖老陈醋、红枣、平遥牛肉的店铺,听着耳边传来的淳朴山西口音,一种质朴而温暖的市井气息将他们包围。
黄莉雅买了几瓶不同年份的老陈醋,准备带回去馈赠亲友。
祁安则对一个手工制作的布老虎爱不释手。
回到酒店,祁安趴在床上,翻看着今天拍的照片,既有古老的晋祠,也有现代的汾河,还有诱人的面食。
他喃喃地说:“太原好像……有点老,又有点新。”
祁国栋抚摸着他的头,微笑道:“这就是城市的魅力,它们像人一样,有着复杂的经历和多样的面孔。
需要我们用心去读,去理解。”
夜色中,祁国栋站在窗前,望着太原城的万家灯火。
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正在历史的厚重与新时代的转型中寻找着自己的平衡点,这其中的经验与智慧,值得他慢慢品味。
行程的第三天,他们走进了山西博物院。
这座宏大的建筑本身就如同一座历史的容器,静默地收藏着这片土地的文明密码。
踏入“晋国霸业”
展厅,时光仿佛瞬间倒流数千年。
那些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青铜器,鼎、簋、编钟、爵……形态各异,纹饰繁复神秘,带着岁月侵蚀后的斑驳绿锈,却依然散着庄重威严的气息。
祁安被一套规模宏大的青铜编钟吸引住了,瞪大了眼睛,试图想象它们被敲响时出的恢弘乐音。
黄莉雅俯下身,指着鼎内壁铭刻的古老文字,轻声对儿子说:“看,这些文字,就是三千多年前的人们留下来的信息,他们在告诉后人他们是谁,做了什么。”
祁国栋推着婴儿车,在一件名为“鸟尊”
的青铜酒器前驻足良久。
那器物造型奇特优美,融合了凤鸟与大象的元素,纹饰精妙,展现着古人非凡的想象力与铸造技艺。
他凝视着那幽深的青铜光泽,心中感慨万千。
这些冰冷的金属,曾是权力与礼制的象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秩序与信仰。
治理一方水土,虽时移世易,但那份对规则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对秩序的维护,其精神内核,古今或有相通之处。
小云舒似乎也被这肃穆的氛围感染,不像在晋祠时那般安静,反而咿咿呀呀地伸出手,想去触碰玻璃柜里那些她感到新奇的事物,被黄莉雅温柔地握住小手,轻声安抚。
下午,他们选择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中国煤炭博物馆。
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景点,却深深吸引了祁国栋。
他深知能源对于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展的基石作用。
当一家人戴上矿工帽,乘坐模拟罐笼缓缓“下降”
到幽深的地下“巷道”
时,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开始了。
昏暗的灯光下,逼真的采煤场景复原,笨重而古老的采煤机械,以及后来现代化的综采设备,无声地讲述着煤矿工人“开采光明”
的艰辛与工业技术的迭代变迁。
祁安既紧张又兴奋,紧紧拉着爸爸的手,对巷道里用来运输煤的小矿车产生了浓厚兴趣。
祁国栋则看得更为深入,他仔细观看展板,了解煤炭的形成、开采史,以及山西作为中国重要能源基地所承担的角色和付出的环境代价。
他指着模拟的现代化综采工作面,对黄莉雅说:“你看,从人力到机械化、智能化,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矿工生命安全保障的提升,是展理念的演进。”
黄莉雅看着那些介绍矿工生活的图片,动容地说:“以前只知道煤炭重要,今天才真切感受到这‘乌金’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甚至生命。”
她抱紧了怀里的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