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太原,汽车沿着高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致愈苍茫雄浑。
黄土沟壑与远山的轮廓在秋阳下显得格外硬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太原的、更加粗粝而旷远的气息。
当“中国古都,天下大同”
的宣传牌掠过眼帘时,他们知道,这座塞外名城,到了。
这座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如今脱胎换骨。
从黄土漫天到绿树成荫,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与人民的付出。
每一棵树,每一片叶,都凝结着汗水!
站,自然是那座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车行至武周山下,远远望见那片依山开凿的洞窟,一种无形的庄严与震撼便已扑面而来。
步入景区,踏上古老的石阶,当那些历经一千五百多年风雨的巨型石窟真正矗立在眼前时,连最活泼的祁安都瞬间安静了下来。
第2o窟的露天大佛,静默地凝视着红尘过往。
佛祖的面容丰腴庄严,嘴角含着一抹穿越时空的微笑,目光慈悲而辽远,仿佛看尽了王朝兴替、人间悲欢。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仰望着这山石与信仰的完美融合,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悸动。
他想起榕华市的建设,追求的是物质空间的现代化,而眼前这绵延一公里的石窟,则是古人将精神信仰镌刻于不朽山岩的极致体现。
一种关于“短暂”
与“永恒”
的哲思,悄然掠过心头。
黄莉雅牵着祁安,穿梭于不同洞窟之间。
她指着那些精美绝伦的浮雕壁画,讲述着佛教故事,解释着犍陀罗艺术与中原风格的融合。
祁安对壁画上飞天的飘逸姿态尤为着迷,学着样子张开手臂,引得黄莉雅莞尔。
在那些被岁月风化的佛像面前,她感到自身的渺小,也对人类文明的坚韧与璀璨生出无限的敬意。
下午,他们登上了修复后的大同古城墙。
这座依照明代规制重建的城墙,雄伟壮观,环绕着城内井然有序的街区与标志性的仿古建筑(ps: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耿市长在维护古建上的付出)。
秋日的风在城墙上呼啸而过,带着塞外独有的凛冽。
祁国栋扶着垛口,极目远眺。
城内,华严寺、善化寺的辽金古刹屋顶错落;城外,现代的高楼拔地而起,更远处是苍茫的山峦。
历史与现代,在这座城市形成了奇妙的对话。
“爸爸,这城墙好高好厚啊!
以前的人是怎么建起来的?”
祁安摸着冰冷的墙砖问道。
“靠的是无数人的智慧、汗水和组织。”
祁国栋回答道,思绪却飘得更远。
城墙,是防御的工程,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古代城市管理的边界。
而今,城市的展早已突破城墙的局限,但“守护”
的内核未变,只是守护的内容从城池安危,扩展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生幸福与文化的传承。
他管理下的榕华,无形的“城墙”
又该如何构建与守护?
黄莉雅靠着城墙,感受着猎猎风声,看着丈夫凝神思索的背影,知道他的心思又部分飞回了他的“战场”
,但她理解这份责任与情怀。
次日,他们走进了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
的华严寺。
大雄宝殿那硕大的斗拱、恢宏的体量,彰显着北方佛教建筑的雄浑气度。
而薄伽教藏殿内精美绝伦的天宫楼阁壁藏和合掌露齿的“东方维纳斯”
菩萨,则让黄莉雅流连忘返,赞叹于古人技艺之精妙与审美之独特。
随后,他们探访了善化寺。
相比华严寺,这里更显古朴宁静。
古老的木构,沧桑的石刻,仿佛每一寸肌理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祁安在院子里追逐着散养的鸽子,笑声在古刹庭院中回荡,为沉静的历史增添了一抹鲜活的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