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致敬那些用生命筑就通途的无名英雄!
196o年代,共和国百废待兴。
在祖国南部连绵的群山深处,一条横跨天堑的铁路动脉被提上日程。
它必须穿越地质活动频繁的横断山脉,跨过咆哮的大江,它的建成,将彻底改变数百万同胞的生存命运,是连接偏远山区与外部世界的生命线,是必须不惜代价拿下的战略工程。
命令下达得坚决而悲壮:“就是用手抠,用头撞,也要把这条铁路打通!”
没有如今先进的盾构机、精准的卫星测绘、高效的工程机械。
有的,是数十万刚从战场硝烟中走下的解放军、从全国各地征召的民工、怀揣理想的知识青年。
他们肩扛着铁镐、钢钎、炸药和简陋的行李,像一股股洪流,汇入这片苍茫而险峻的群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古籍中的描绘,是这片死亡屏障最真实的写照。
数十万建设者要做的,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在这铜墙铁壁上,硬生生撕开一条通道!
在战士们中,十九名勇士自告奋勇,担任先锋队。
他们背起炸药包,手拿铁镐,腰间挂着绳梯,从悬崖边摇晃的绳梯上走下,在湍急的水流中艰难前进,在另一边陡峭的悬崖上攀岩。
湍急的水流中,一朵大浪将两名年轻的战士卷起,一人被重重拍在花岗岩上,头破血流;另一人被浪卷走,不知所踪。
剩下的十七名勇士顾不得悲伤,在这危险万分的环境中,他们能做的只有两个字——“向前”
。
他们越过湍急的水流,攀上另一边的悬崖。
没有安全措施,只有心中熊熊燃烧的烈火!
纵使艰难万分,也不退缩!
离地十米,一块碎石突然掉落,正中一名青年工人的脑袋,他被这强大的冲击力打飞,跌落到江里。
在猛流的拍打下,不幸牺牲。
剩下的十七名战士依靠着幸运与顽强的意志到达爆破点位。
面对坚逾钢铁的花岗岩山体,机械的匮乏让人类肉体成为了唯一的“开凿器”
。
战士们和民工们腰系粗糙的麻绳,悬在数百米令人晕眩的峭壁上,用钢钎和铁锤,向亘古的岩石起挑战。
不懈的努力下,十六个山洞被凿开。
他们放下绳梯,为后继者留下道路。
接着放下炸药包,掏出火柴点燃引线。
第一批炸药点燃。
“轰!”
爆炸声回荡在山谷之中,如雷贯耳。
十六个引爆点同时炸开。
壮士们身旁是炸药,身后是万丈悬崖,悬崖下方是奔腾的大江,他们别无去处。
尘土飞扬,隐蔽了山谷……
尘土过后,十六名壮士,全部光荣牺牲。
十六条鲜活的生命,换来了一个足够大的空间。
悬崖下的江水,被染成红色,壮士们的躯体散落在江水之中,随流而去。
铁锤砸在钢钎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响,单调而悲壮。
虎口被一次次震裂,鲜血浸湿了钎杆,与冰冷的岩石冻结在一起。
没有安全帽,就用毛巾包着头;没有排风设备,隧道内硝烟、粉尘弥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火辣辣的痛楚,许多人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矽肺病,咳出的痰都带着岩粉,生命在尘埃中缓慢消逝。
爆破,是推进的唯一方法,也是索命的无常!
测量靠经验,爆破靠勇气。
处理哑炮,被称为“阎王殿里点名”
。
年轻的战士写下遗书,义无反顾地走进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隧道。
塌方、落石更是家常便饭,刚刚还在一起啃着冰冷窝头的战友,瞬间就可能被崩塌的巨石吞没,连遗体都难以寻回。
开拓完隧道,是另一场与死神的博弈。
峡谷深逾千米,江水如怒龙奔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