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华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窗口工作人员小李正对着电脑屏幕呆。
今天是周五下午,前来办事的群众不多,他刚好可以抽空完成单位要求的“在线学习任务”
。
“小李小李,快看这个!”
隔壁窗口的同事小张神秘兮兮地凑过来,把手机屏幕递到他面前。
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名为《新时代行政管理中指示传达与落实的艺术》的培训通知,主讲人署名为“行政管理研究院特聘专家吴教授”
。
“这不就是普通的业务培训吗?”
小李不以为然。
“你仔细看收费标准。”
小张压低声音,“三天培训,收费八千八。
而且”
他滑动屏幕,“这是系列课程,叫什么‘指示学’专题研修班。”
“‘指示学’?”
小李愣住了,“这是什么新兴学科?”
一周后,市委办公室。
祁国栋正在审阅文件,秘书长送来一份某部门请求经费的报告,内容是组织骨干人员参加一个名为“指示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研讨班”
的培训。
“指示学?”
祁国栋皱起眉头,“这是什么?”
秘书长犹豫了一下:“据说是行政管理领域的新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准确理解、传达和执行上级指示。
培训费用不菲,每人次一万二。”
祁国栋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他拿起红笔在报告上批注:“请详细说明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及费用构成”
批注下去后,该部门很快送来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说明材料,通篇充斥着“指示层级理论”
、“指示解码方法论”
、“指示落实效能评估体系”
等生造词汇,却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周末,祁国栋与孙陆雨在华河边散步时聊起此事。
“你说现在这风气,”
祁国栋摇头,“好好的工作落实,非要包装成什么‘指示学’,还搞出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概念。”
孙陆雨苦笑:“我那边也遇到了。
上周改局报来的材料里,把简单的项目调度会议称为‘指示效能垂直贯通协调会’,我看了半天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正说着,祁国栋的电话响了,是市委督查室打来的紧急报告:某区在落实市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指示时,不聚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反而组织全区干部参加“指示解码技巧培训”
,培训费用从营商环境专项经费中列支。
“胡闹!”
祁国栋挂了电话,脸色沉了下来。
周一,祁国栋决定亲自去这个区进行调研。
在区行政服务中心的会议室里,区长和分管副区长热情洋溢地汇报他们如何创新性地运用“指示学”
原理,构建了一套“指示接收-解码-转化-反馈”
的全新工作体系。
“我们专门成立了‘指示学应用办公室’,聘请了专家进行指导”
区长侃侃而谈。
祁国栋打断了他:“成立这个办公室,增加了几个编制?”
“呃暂时从各部门抽调了五名同志。”
“办公经费多少?”
“这个初步预算三十万。”
祁国栋转头看向窗外服务大厅里排队办事的群众,又回头盯着区长:“你们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多少?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了多少?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实现了吗?”
区长额头上开始冒汗:“这些我们正在用‘指示学’的方法论系统推进”
“我问你,”
祁国栋的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我问你我能不能指示?”
所有人都愣住了。
祁国栋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指着墙上张贴的“指示学工作流程示意图”
:
“我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