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文化修养极高的读书人,三人在一起谈诗论文,说起崀州的很多掌故趣闻,席间不时爆发阵阵会心的笑意。
小巧对崀州的历史不熟,见三人谈得这么起兴,也就当自己的电灯泡,只是埋头吃菜。
“小巧,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说请我来吃饭,可明明都是你在吃嘛!你看,你趁我们在说话的当儿,吃个不停呢!”李之曦打趣小巧道。
“李老先生,你可真是冤枉我了,你们三个神仙说话,我哪里能插得上嘴啊!竟然说不上话,那我就只能委屈自己的嘴巴,多吃点东西了。”
说着,小巧又夹了一块黄焖猪脚进嘴里,那可是好东西,胶原蛋白很丰富的啊!
“小巧,谁说你不懂崀州,我看,在崀州的商人中,你是最懂崀州的。”李之曦朗声说道,“不然的话,你也就不会弄出什么崀州三宝、珍珠白玉糕、老龙三黄鸡嘛!崀州风土民情那本书,一定要浓墨重彩地写写你和你开发的这些特产。”
见李之曦一本正经地说道,小巧赶紧停下筷子:“饶了我吧,李老先生,崀州三宝你可以写,老龙三黄鸡你也可以写,但我李小巧的名字,就不要写到书里去,那不是丢人现眼吗?”
“连皇上都奖赏你,怎么是丢人现眼呢?我看崀州女子,百年也难得出现一个李小巧。”高明远也来凑热闹。
“好了!好了!你们想怎么写就这么写吧!等书刊印出来后,我把有我名字的那些内容,全部撕掉,那总行吧?”小巧讨饶道。
“哈哈哈,小巧,你可真有趣。”
有了小巧在场,现场的气氛可是非常活跃。
饭后,李之曦从随声携带的袋子里,取出《崀州古代名人诗词选》书稿,郑重地交到高县令的手中:
“高县令,这是我编纂的其中一本书,内有两百三十首崀州古代名人诗词,请你斧正后。写好序言,就直接交给小巧去安排刻印吧!”
见李之曦有备而来,高明远连忙站起身来,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书稿:
“李老先生真是雷厉风行,我今天晚上回去细读,两日之内必定写好序言,然后亲自送到李府,请李老先生审阅、斧正,方才安排小巧去刊印。”
小巧见李之曦和高明远两个惺惺相惜,心里很是高兴。不过,她又觉得两人太客气,反而会影响进度。
“高县令,李老先生,既然要做事,就不要拘于形式,我看书稿在高县令审完后,还是让我直接送到黄河书店,让潘掌柜尽早开始制版。至于序言之事,高县令和李老先生多斟酌几回也无妨。”
“也好,也好!”
“没错,没错!”
高明远和李之曦都很赞同小巧提出的这个方案。高明远也想在自己走之前,多和李之曦走动走动,在崀州留下一个好印象。
最重要的是,李之曦还有几本书,高明远如果在年前能全部看完,写好序言,那对于出书一事,就方便多了。省得小巧以后跑去永州找高明远。
“对了,还有件事,我在这里和李老先生说一下。”高明远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