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想法,林华叔尽管说。”有人对自己的发明提出意见和建议,哪怕是错的,小巧也会耐心倾听。
“水泥做的房子和池子好是很好,非常牢固,也不会漏水。可是,村里很多人家并没有什么闲钱,别说建房子,就是建一个水泥池,他们恐怕也拿不出钱来。”
听到小巧叫自己“林华叔”,林华心里暖暖的,他忐忑地说了这句话,心里马上后后悔起来,这不是拆恩人的台吗?想到这,林华马上接着说:“李大夫,你别介意,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将村里人的情况老老实实地说出来。”
本来大家还觉得这事没啥的,村民的情况大家这些天也了解得七七八八,知道大部分人都很穷,有的人家甚至连买盐都要去借钱。可林华这么一说,却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林华叔,你放心,小巧不是那么小气的人。我知道村里大部分人都没什么钱。所以,我今天也想教大家赚钱的办法。”小巧轻轻一笑,皓齿微露,两个小小的酒窝似有似无,很是好看。
“什么?李大夫?你教我们赚钱?”
一听到小巧的话,族长温锦鑫两眼放光。要知道,村里什么事情都好处理,什么东家的牛吃了西家的菜,阿三家的孩子打了阿四家的孩子,甚至老王偷了隔壁家的媳妇……这些都好处理,按照村里的规定,不偏不倚把握一个度处理就好。
唯独赚钱这事,是村里的第一大难事啊!
现在,李大夫居然说要教大家赚钱!别说温锦鑫,就是七大房头,也都两眼发光,看着小巧。
仿佛一个不留神,小巧就会从祠堂里凭空消失一样。
“是这样的,我在州县开了一个土特产店,专门卖我们崀州的土特产,比如香菇、灵芝、木耳、公孙果等,老坑村三面是山,山上肯定有这些东西,你们尽可以去山上采来这些东西,我的土特产店保证长期全部收购,价钱公道,童叟不欺……”
这个想法,是小巧在奀婆家给他家男人林山瞧病时想到的。当时,她想给一些文钱奀婆,但想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给她文钱,只能解决她目前的困境,真正要帮这个家庭走出贫困,还是要帮她找一条来钱的路子。
“李大夫,你说的这个是真的吗?”温锦鑫来到小巧身边,如果不是顾忌“男女授受不亲”,他都想去摇一摇小巧的胳膊,问个究竟。
香菇、木耳这玩意,只要愿意去山上找,是能采到不少的。但以往大家采到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吃。有人缺钱用,拿去老龙镇上卖,可很难卖得出去。守上半天,就像守死老鼠一样,无人问津。
这些东西山上都有,谁还舍得花钱去买?如果有钱,不如割两斤猪肉实在。
现在,李大夫居然说她会长期全部收购这些东西,那绝对是一条来钱的路子。温锦鑫的心里又惊又喜,不足为奇。
“温老先生,您看我像是说大话的人吗?”小巧反问温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