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张韫感觉左右为难的时候,已经有两个药铺的大夫带着伙计和两大包药材过来。
“高县令,我们可以第一批出发,留在衙门的马文书督促余下的药铺老板一定要到位。”张韫考虑到事情紧急,老坑村那里可能面临无药可治病的局面,也就一口应承高明远。
“好!那我们马上出发。”
一直蛰居在家里和衙门的高明远对于这次老坑村之行,心里除了应有的责任心,还有几份新奇感。在这个世界做县令,几乎都在衙门看文书和审案子,大不了就是在州县逛逛,高明远还真没去过镇村,体恤民情。
“行,我们就出发。”张韫对着一旁的马德义交待道,“马文书,事情重大,请督促各药铺掌柜,一定要按照高县令之前的命令,丝毫不差地执行,大夫要到,药材也要到。”
“张掌柜尽管放心,在崀州一亩三分地上,谁敢不听高县令的话呢!”
马德义说这话没错,高明远虽然为人比较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甚至有富贾名流邀请也不是每请必到,但县衙门的威信也不是虚的。别的不说,但是那些税赋,就可以有个调整的幅度。
哪个店铺多收一点税赋,哪个店铺少收一点税赋,甚至减免某个店铺的税赋,高县令可有一锤定音的权利。
告别马德义后,张韫和高明远就直奔老龙镇的老坑村而去。
路上,高明远看着道路两旁金黄色的稻浪,还有在路边悠闲吃着青草的老黄牛,以及蹲在田埂上玩耍的孩童……如此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画,让高明远有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又回到从前的日子。
虽然高明远打小开始就没有干过什么农村的重活,但像放牛、拔猪草、田里择草的轻活,还是干过不少。虽然现在是坐在马车上,俯视乡野,但他血脉里流淌的,还是挚爱乡村的血液。
“常年躲在书房和衙门,真该出来外面走走啊!”高明远心里感叹。特别是看到田地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菜地里干活,他不禁想起远方的双亲,这个时候,他们又是在干什么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自己通过十年寒窗,跳出了农门,可家中的兄长和父母却还在田地里劳作,也不知家里今年是否也是丰收之年,也不知家人的身体是否安康无恙……
天高云淡,万里无云,一旁的张韫看着高明远目不转睛地看着两旁的乡野风光,也没有和高明远说话。张韫早知道高明远的农家子弟,眼前一幕幕熟悉的景色,恐怕早已撩拨起高明远泛滥的情思。
只是这个时候不是谈论风月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不远的村子里有疫情,张韫可能会邀请高明远走下马车,到田野里去走一走,呼吸充满乡土气息的空气,感受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也正是高明远对土地的热爱,才让他的愁绪更加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