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略一思索,觉得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己人,也就把自己的初步设想说了出来:“我想把这个笋干卖到城里去,只是我们不把它叫笋干,而是叫玉兰片。”
“玉兰片?这个名字行吗?”
“怎么不行呢,你们想想看,笋干形状和颜色,不都很像玉兰花的花瓣吗?”
“可是人家会接受这种叫法么?”
“事在人为,就好像我们把咱们养得鸡叫‘三黄鸡’,刚开始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三黄鸡,可现在大家不都知道了么?”
大家听着小巧的话,心里惊讶得不行。这在碧水湾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甚至毫不起眼的笋干,经小巧这么一说,一下子变得高贵起来。
“不知笋干在镇上的集市怎么卖呢?”小巧问。
“我见人提过笋干去镇上卖,三五文钱一斤,还不好卖呢!因为这东西只要不懒惰的人家,都会晒上一些。”秀兰答道。
“竟然大家都会晒,那还有谁买啊?”小巧必须弄清楚这个问题,用专业的话来说,这是调查市场,了解需求。
“买笋干的,一般都是在镇上做买卖的人家。他们买回去,也大都是用来炒肉吧!村里人有谁会买啊!”
“秀兰说得没错,村里人就算想吃笋干,向别人家讨一点不就行了。”荣生补了一句。
秀兰和荣生的话,更让小巧有信心把笋干这个买卖做起来。才卖三五文钱一斤,这么便宜!一斤笋干,可是有一大包呢!如果自己在州县卖,最少也得卖上二三十文钱一斤。
想到这,小巧觉得要先下手为强。她对荣说说道:“大叔,你有空在家里收购一些笋干,不用走村过户去收,就在自己家里收,让大家送上门来,三文钱一斤,有多少,你帮我收多少。”
“收这么多,到时我们卖得出去吗?”荣生提醒道。如果真的收购,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邻近村子的人都送上门来,说不定能收几百上千斤呢!
“这个你尽管放心。不过你要看清楚,那些老的竹笋晒的笋干,不能收。要不到时煮熟后嚼不动。”不但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
“收好后,我送到镇上的食店吗?”荣生问。
“不!你放着先,我会尽快在州县租个店铺。到时我和香菊到州县去,我开店铺做买卖,香菊去学记账。我今天来二哥家,就是说这事的。”
“二春,你真是好命,能有一个这么好的弟妹。香菊要是成为女秀才了,你以后肯定要成为官人的老丈人。”
荣生的话,让二春听了很是舒坦。原本他心里还有点不乐意让香菊去学记账,荣生的话点醒他,是哦,香菊这一去学记账,说不定长大后能嫁一个官人。
“荣生,那去就傍你的口福,但愿有这个福气。”
听过爹和荣生的话,香菊把头低得下下的,她的心里,既高兴,又有些害羞。自己才八岁呢,就说起出家,真是好羞人啊!
“大家趁热吃菜,别光顾着说话——”秀兰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