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小巧带着秀英,真的去了州县。
“小巧,你经常在州县和老龙来回跑,是不是也要考虑买一辆马车,这样就方便很多。”去州县的路上,秀英提议。
“有这个想法,可我不敢赶马车呢!”
“这有什么难的,你不敢我来,牲畜和人是一样的,你对它和善,它也对你和善。”
这个道理小巧是懂,但她想起马跑得这么快,总是感觉自己很难控制。
“前些荣生大叔和我说,他也想养鸡。我这些天就在琢磨着让荣生大叔和我一起做事,如果买马车的话,就让他来驾。”小巧把自己这几天想到的打算,如实和秀英说。
“荣生大叔这人不错,办事很稳妥,嘴上也牢,他会驾牛车,也就会驾马车。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只是不知荣生大叔平时都有没有空呢!”
“我估摸着,你叫他,他肯定应承。”
请人做事,又不是不给工钱,荣生大叔哪里会有不应承的道理呢!如果荣生大叔不想赚钱,那他怎么可能和小巧说想养鸡呢!
秀英把她想到的分析给小巧说了,小巧也觉得很有道理。
小巧的运气还真的很好,她和秀英在路上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遇到一辆去州县的马车,两人上了马车,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州县。
下马车时,小巧给赶马车的人十文钱。赶马车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留着络腮胡的大伯,络腮胡大伯开始怎么也不收小巧的钱,只是小巧再三说这是给小孩买糖吃的,络腮胡大伯才勉强收下。
小巧没有去德泽堂药铺找张韫,而是直接去了城东市场。
对于城东市场,小巧来过好几次,对市场里面已经很熟稔。她带着秀英径直走到卖家禽的地方。
还有十天就是中秋节,卖家禽的地方还不是很活跃。但小巧和秀英在那里站了不到半个时辰,还是看到卖鸡的五六个摊档,每个摊档都有活鸡卖出。
最多的一档,卖出十多只。最少的一档,也卖出五只。
平时都有这么多人买鸡,如果是中秋节就肯定更多人买。小巧之前问过张韫,崀州县城住着三四千户人家。小巧保守估计,就算一户人家买一只鸡,那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秀英婶,你觉得这买卖可做么?”小巧小声问秀英。
“看了这么长时间,如果单看今天卖鸡的情况,还不错。只是,人家凭什么相信我们,我们刚刚来到可是面生得很,没有熟客啊!做买卖,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就是回头客……”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没有顾客,可以吆喝人家来买啊!如果我们的鸡卖出去了,人家觉得好,就有回头客了。”
秀英听了小巧的话,总是觉得小巧过于自信。做买卖,最好做的就是独门买卖。比方说,小巧在老龙镇上卖烤饼卖卤肉,因为整个镇上只有她在卖,当然好卖。
可州县这里这么多人卖鸡,要想挤进来,还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