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了几句,李不争又给了他一批宝物,二人便相互告别离开。
此时皇宫之中,原本的御书房被内廷司毫不客气地当做了办公场所,大量奏折从外廷送来,先交由内廷司翻看。
内廷司最高官职称为司丞,是专门为太监设置的官职,现任司丞叫匡义,是皇帝潜邸时候的内侍。
此时匡义亲自坐镇御书房,监督着手下小太监们翻阅奏折,时不时地开口提点一二。
“公公,这几本都是大臣们上奏,参我们内廷司干政的,要不要烧了?”
一名小太监捧着一摞奏折走了过来问道。
匡义随手拿起一本奏折胡乱翻看了一下,里面充斥着大量类似“宦官干政”
的言论,他轻蔑地笑了笑,将奏折丢给小太监道:“为什么要烧呢,这些拿给皇爷看正好。”
说着便起身在小太监不解的眼神中抱起一摞早就准备好的折子,又从小太监手上拿了几本“宦官干政”
的奏折,将两者胡乱混在一起,便朝着老皇帝的寝宫走去。
老皇帝半躺在龙床上,看到匡义走了进来,艰难地开口道:“今天,又,有,哪些,奏折?”
匡义跪坐在龙床边的矮几后面,将奏折放下,然后开始为老皇帝念起奏折内容,老皇帝则是瞪大了眼睛侧耳倾听。
当听到后面一连几本奏折都是参宦官干政的时候,老皇帝瞳孔收缩,出一声有气无力的怒哼:“朕,现在,这个样子,不依靠,内廷,司,难道,要,依靠他们,这些,人,吗?”
太子和晋王身死,原本投效他们的那些大臣顿时恢复了自由身,一面跟其他诸位皇子联络,一面相互勾连组成派系,不断在朝堂中兴风作浪,丝毫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
毕竟老皇帝已经中风,几乎不能自理,不知道哪一天便会驾崩,就好像压在头上的大山已经松动,各位臣工已经按捺不住自己地野心了。
“不过,你,竟然,没有,私藏,这些奏折,让,朕,很是,欣慰。”
老皇帝话锋一转,对匡义夸奖起来。
匡义俯道:“奴婢一身荣华富贵皆系于皇爷身上,只要皇爷信任奴婢,不管这些人怎么弹劾都算不了什么。”
“哈哈。”
老皇帝出一声瘆人的尖笑,一字一顿地说道,“还是,你看得,通彻,啊。”
“皇爷,不过还有件事,是奴婢逾矩了。”
匡义陪着笑,小心翼翼地说道。
等老皇帝轻轻点头示意他继续说得时候,才开口道:“奴婢觉得,目前文官的问题还算是小的,需要对勋贵多加关注。”
老皇帝眼皮微抬,沉默了一会,开口道:“继续。”
匡义明白他的意思,继续说道:“文官们最多只是拉帮结派相互构陷,然后过一把嘴瘾。
但是有些勋贵可是有兵权在手的,加上太子晋王之事给他们开了个不好的头,奴婢害怕有人立功心切,行那不忍言之事。”
老皇帝沉默不语,心中思绪流转,不断思考着他所描述事情生的可能性。
洛京中的武装构成分成几个部分:羽林卫、禁军、城防军、诸王卫队、勋贵亲兵。
前二者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羽林卫总共只有三千人,虽然战力惊人但数量不多。
禁军几经抽调,如今只剩五千,而且由于精锐被大量抽调,剩下的这些士兵的战力至少缩水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