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袋口扎紧,别让雪水再渗进去。
王大娘、李婶,咱们先从北边的地块开始,慢慢往南走,仔细点,别漏了!”
老年社员和妇女们纷纷点头,拿着塑料布和编织袋,小心翼翼地走进玉米地。
分工完毕,三秒又补充了几句:“各组之间要互相配合,比如第一组清理完一片积雪,就跟第二组说一声,让他们赶紧过来扶秸秆;第二组扶完秸秆,要是现有受冻严重的玉米穗,就跟第三组打个招呼。
大家记住,咱们是一个整体,目标是尽量减少损失,齐心协力才能把活儿干好!”
“知道了!”
社员们齐声回答,声音在雪地里回荡,带着一股昂扬的斗志。
没有多余的废话,大家立刻按照分工行动起来。
年轻社员们率先冲进玉米地,铁锹在雪地里快挥舞,积雪被一片片铲起,堆在田垄中间,露出下面黄的玉米根部。
小林带着几个人,动作麻利地清理着东边的地块,他一边铲雪一边喊:“大伙加把劲!
争取半小时清理完这片,给其他组腾地方!”
旁边的年轻社员们跟着响应,铁锹碰撞积雪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快就清理出一片空地。
陈老五带着中年社员们,在清理好的地块里扶秸秆。
他先是蹲下身,仔细查看秸秆的受损情况,确认没折断后,才小心翼翼地把秸秆扶直:“老张,把竹竿递过来,稍微往左边靠一点,别挡着玉米穗!”
老张赶紧递过竹竿,陈老五用绳子熟练地绑好,又拍了拍秸秆,确认稳固后才继续下一株。
中年社员们跟着他的动作,一步步操作,原本倒伏的秸秆,渐渐在竹竿的支撑下挺直了腰杆。
赵二婶带着老年社员和妇女们,在玉米地里仔细寻找受冻的玉米穗。
王大娘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起一个从秸秆上脱落的玉米穗,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积雪:“这玉米穗要是没受冻,能长到两扎长,现在可惜了。”
赵二婶接过玉米穗,放进编织袋里:“别可惜了,能收回来多少是多少,总比烂在地里强。
咱们仔细点,再找找,说不定还有能救的。”
三秒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一会儿帮年轻社员们铲雪,一会儿指导中年社员们绑绳子,一会儿又帮着收集玉米穗。
他的棉袄早就被雪水和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冰凉,可他一点也不觉得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能救的玉米都救回来。
路过陈老五身边时,陈老五正扶着一根稍微细点的秸秆,眉头皱得紧紧的:“这根秸秆有点脆,扶的时候得更小心,不然容易断。”
三秒凑过去,帮着陈老五一起扶:“您说得对,这种细秸秆,绑绳子的时候要松一点,别勒太紧。
咱们尽量保住它,说不定还能结出饱满的玉米。”
两人小心翼翼地把秸秆扶直,用绳子轻轻绑好,看着秸秆在寒风中稳稳地立着,都松了口气。
走到赵二婶身边时,她正拿着一个受冻严重的玉米穗,一脸心疼:“这玉米穗要是再成熟几天,就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受了冻,只能当饲料了。”
三秒接过玉米穗,看了看:“当饲料也比烂在地里强,至少能挽回一点损失。
咱们把这些受冻的玉米穗单独放着,等下一起送烘干房,烘干后就能联系饲料厂了。”
雪渐渐停了,太阳透过云层,在雪地上洒下淡淡的光。
各个小组的进度都很快,清理完的地块越来越多,扶直的秸秆越来越密,收集的玉米穗也越来越多。
田埂边的塑料布上,堆满了装玉米穗的编织袋,像一座座小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希望。
三秒看了看时间,从分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他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忙碌的社员们,看着渐渐恢复秩序的玉米地,心里充满了感动。
他知道,这场救灾之所以能这么顺利,靠的就是大家的团结和配合,靠的就是每个人都把合作社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