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补种的消息没在村里传多久,合作社的院子里就挤满了人。
最先来的是村东头的赵二婶,她攥着个皱巴巴的种子袋,一进门就扯着嗓子喊:“陈头儿!
你快看看,我家的玉米苗是不是也中了邪?跟老王家的一模一样,又黄又矮!”
陈老五刚帮老王卸完补种的种子,听见喊声赶紧迎上去。
赵二婶手里的袋子他看着眼熟——跟老王之前那个破旧塑料袋材质一样,上面印着模糊的“级高产”
字样,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日期,连最基本的质量合格标志都没有。
“你这种子是哪儿买的?”
陈老五指着袋子问。
“就是镇上农贸市场门口那个黑夹克男人卖的!”
赵二婶急得直跺脚,“他说这是‘进口良种’,比合作社的便宜,我想着能省点钱给孙子买文具,就买了十五斤,种了三亩地!
现在苗长成这样,我才知道上当了!”
她的话刚落,门口又涌进来四个人——西坡的李大叔、南头的王建国,还有两对年轻夫妻。
每人手里都拿着个相似的种子袋,脸上满是慌张。
“陈头儿,我们的种子也是跟那个黑夹克买的!”
李大叔叹了口气,“我家两亩地,全种了这破种子,现在苗连膝盖都没到,比旁边的地差远了!”
“我家也是!”
王建国紧跟着说,“我还以为就我家运气差,直到昨天听老王说种子有问题,才赶紧去地里看,结果跟老王家的一模一样!”
陈老五看着眼前五户村民,心里一沉。
他让大家把种子袋都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字排开——六个袋子几乎没差别,都是简陋的透明塑料袋,印着浮夸的“高产”
“抗病”
字样,关键信息全是空白。
不用看检测报告,也知道这些全是假种子。
“你们买的时候就没注意看包装?”
陈老五皱着眉问。
“当时光顾着看价格了。”
赵二婶红了眼眶,“那男人说他是厂家直销,所以便宜,还说要是种不好能找他退钱,我就信了。
现在再去镇上,哪儿还有他的影子?”
“我也是!”
年轻夫妻里的小林接过话,语气带着懊悔,“我和媳妇刚结婚,没多少种地经验,听他说得天花乱坠,就买了十斤,种了两亩。
现在看着地里的苗,整夜整夜睡不着,就怕今年颗粒无收,连化肥钱都赚不回来。”
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沉了下来。
五户村民,加上老王,一共六户,涉及近十亩地。
这十亩地要是真的绝收,对农户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玉米是他们一年的主要收入来源,既要供孩子上学,又要应付日常开销,要是没了收成,日子都没法过。
“陈头儿,你快想想办法啊!”
李大叔抓住陈老五的胳膊,眼里满是期盼,“我们知道错了,不该贪小便宜买私种,可现在说这些也晚了,你能不能帮我们跟老王一样,想想补救的办法?”
其他村民也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难处,院子里满是焦虑的声音。
陈老五看着大家急切的眼神,心里既无奈又心疼。
这些村民大多是老实人,只是想省点钱,却没想到掉进了假种子的坑。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让大家安静:“大家别慌,先听我说。
第一,我已经联系了张技术员,他一会儿就过来,会帮大家的地做检测,看看哪些地还能补种,哪些只能加强管理;第二,我昨天已经把假种子的事反映给了市场监管部门,他们今天会来村里做登记,收集证据,争取尽快找到那个卖假种子的人;第三,合作社这边会统计大家的损失,看看能不能申请农业补贴,尽量帮大家减少损失。”
他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村民们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些。
赵二婶擦了擦眼泪:“陈头儿,要是早听你的,不买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