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晨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在泥土地面上投下几片细碎的光斑。
靠墙的木桌上摆着一叠纸和半截铅笔,三秒、老周、秀莲还有几个社员代表围坐在桌旁,手里都攥着个粗瓷杯,杯里的热茶冒着白气——今天要商量的,是仓库守夜的新规矩。
陈老五来得最早,他没进屋,就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攥着个刚从自家菜园摘的黄瓜,却没心思啃。
昨天摔了酒坛后,他一夜没怎么睡,脑子里翻来覆去都是社员们宽解他的话,还有三秒说的“得定个规矩,免得再出岔子”
。
他知道,新规矩肯定会跟“酒”
和“守夜”
挂钩,自己作为犯错的人,没资格在里面插话,却又忍不住想听听,想知道自己以后还能不能守夜。
“咱先说说守夜的人吧。”
三秒先开了口,把手里的铅笔在纸上敲了敲,“之前就一个人守夜,容易犯困,也没人监督。
老五这次犯错,虽说有酒瘾的原因,但没人提醒也是个问题。
我琢磨着,第一条规矩,守夜人员得提前报备自己有没有饮酒习惯——有习惯的,得暂时把酒戒了才能排班,啥时候能保证不喝了,再安排。”
老周抽了口旱烟,点点头:“这个好!
咱合作社的活,尤其是守仓库这种关键事,不能让人带着酒劲上。
之前我就劝过老五,喝酒误事,现在定成规矩,大家都得遵守,也省得以后有话说。”
秀莲也跟着附和:“我觉得行。
另外,守夜的人也得加一个,俩人轮班比一个人强。
我建议第二条规矩,每晚安排两人一组,不管啥时候,每两小时都得一起去仓库检查一次,检查完了还得在登记本上签字——谁没去,谁没签字,一看就知道,也能互相监督。”
“签字这个好!”
负责记工分的王婶凑过来说,“我家小子在镇上的工厂上班,人家厂里就有这规矩,干啥都得签字,出了问题能找到人。
咱也弄个登记本,把检查的时间、仓库的情况都写上,心里也有底。”
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热闹。
陈老五站在门口,听着里面的讨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他知道,第一条规矩就是针对自己的,可他一点都不觉得委屈——他早就下定决心戒酒了,只要还能让他守夜,让他干啥都行。
“还有一条,”
三秒突然提高了声音,“仓库门口得装个简易监控。
我昨天去镇上赶集,看见供销社门口装了个监控,说是能实时看情况。
咱也买一个,装在仓库门口,晚上安排个人在办公室盯着,仓库里有啥动静,也能及时现。”
“监控?那玩意儿贵不贵啊?”
老周皱了皱眉,“咱合作社的钱都得用在刀刃上,别花冤枉钱。”
“不贵,”
三秒笑着说,“我问过了,二手的就行,一百多块钱,还能连接到手机上,晚上在手机上就能看。
咱凑凑钱,很快就能买下来。
有了监控,不光能看仓库,还能防小偷,一举两得。”
大伙一听不贵,都同意了。
三条规矩很快就定下来,三秒把它们一条条写在纸上,字迹工整,还特意在每条后面画了个小圆圈,像是怕大家看不清。
“规矩定好了,谁还有啥补充的?”
三秒抬起头,往门口看了一眼,正好对上陈老五的目光。
陈老五心里一紧,赶紧走进屋,双手在衣角上蹭了蹭,声音有点颤:“三秒,大伙,我有个请求。”
“老五,你说。”
三秒示意他坐下说。
陈老五没坐,还是站着,腰杆挺得笔直:“以后守夜,我想都排第一班。
第一班是晚上七点到十一点,正是我以前容易犯酒瘾的时候,我想跟自己较较劲。
另外,能不能再给我配个年轻社员——年轻人力气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