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费一斤大概三毛钱。
加上额外的包装费,一斤成本增加四到六毛钱,就算卖四块五一斤,依旧有利润空间。”
李大叔耐心地算着,“而且大城市的人更愿意为这种原生态的农家美食买单,定价还能再高一点。”
听李大叔这么一说,春花心里的思路更清晰了。
她知道,玉米粑的生意不仅能做下去,还能做得更大。
之前她只是想着赶集卖卖,现在看来,完全可以把玉米粑打造成望海坡的特色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尝到望海坡的味道。
当天下午,春花把李大叔算的成本账跟合作社的人说了,大家都很兴奋。
陈老五笑着说:“春花,你这玉米粑真是条好路子!
既消化了合作社的玉米和小米,又能赚钱,以后咱合作社可以多展些这样的深加工项目,让大家都能多赚点钱!”
“是啊是啊!”
其他社员也纷纷附和,“我们也可以学着做玉米粑,跟着你一起卖!”
春花笑着说:“大家要是想做,我肯定教大家!
咱们可以一起把望海坡的玉米粑做大,让更多人知道望海坡的农产品,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春花心里满是希望。
她知道,这小小的玉米粑,不仅改变了她的生活,还可能改变整个望海坡的面貌。
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李大叔的细心算账——有时候,一笔清晰的成本账,能让人看清方向,更有底气地往前走。
从那以后,春花更加用心地经营玉米粑的生意。
她不仅每天坚持做粑、卖粑,还开始琢磨怎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以后扩大规模做准备。
她知道,只要用心经营,用心计算每一笔成本,就一定能把玉米粑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让望海坡的味道,飘得更远、更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