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固定二十斤,卖完就收摊,来晚了只能等第二天。
有人为了买到粑,特意提前半小时来排队;还有人从邻镇赶过来,就为了尝一口这“限量款”
玉米粑。
有次,镇里开农产品展销会,邀请春花去参展。
工作人员问她准备带多少玉米粑,春花想了想说:“带五十个吧,多了带不了,也怕放坏了。”
展销会上,她的玉米粑刚摆出来,就被抢空了,没买到的人围着她问:“你下次还来吗?我们特意来买你的粑!”
春花笑着说:“我每周都去镇上赶集,您要是方便,去赶集买就行,每天都有,就是得早点来。”
从展销会回来,春花更坚定了“定量”
的想法。
她现,“限量”
不仅没影响生意,反而让大家更认可她的玉米粑——因为大家知道,她是用心在做,不是为了多赚钱而敷衍。
而且固定的产量也让她能更好地把控品质,每一个玉米粑都能保证新鲜、好吃。
后来,合作社的人听说了春花的“定量经”
,都觉得有道理。
陈老五笑着说:“春花这丫头,看着实诚,没想到还这么有生意头脑!
这‘少而精’的道理,咱种庄稼也适用——宁愿少种点,种出好品质,也别贪多,种出些次品,反而卖不上价。”
春花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她知道,这“定量”
的智慧,不是她凭空想出来的,是从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也是从奶奶、三秒、还有顾客们身上学来的。
做任何事,都不能贪心,要懂得适可而止,用心做好每一份产品,才能走得长远。
如今,每次赶集,春花的摊子前还是排着长队,玉米粑还是每天二十斤,卖完就收摊。
看着大家满足的笑容,春花心里满是欢喜——她不仅卖出了玉米粑,更卖出了望海坡的品质和信誉。
而这小小的玉米粑,也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种下了更多的希望——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坚守“少而精”
的原则,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望海坡的味道,被更多人记住和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