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个实在——您要是诚心想买,我多送俩尝尝鲜;要是觉得贵,咱慢慢聊,总能找到合适的数。”
视频出去没多久,那个贵阳的买家就回了消息:“大姐实在!
我要五十斤甜玉米,二十斤糯玉米,多少钱你说。”
春花心里的秤突然稳了。
她回复:“甜玉米算三块二一斤,糯玉米贵点,算四块。
一共二百四十块,我再送您五斤,凑个整。”
对方秒回:“成交!
地址我,现在就转账。”
看着手机上弹出的转账提示,春花突然明白爹的意思。
账本上的数字是死的,但人心是活的。
就像这玉米,施多少肥、浇多少水,长出的味道都不一样;买玉米的人,带着多少诚意来,也该换回去多少实在。
陈老五凑过来看转账记录,烟杆在手里转了个圈:“还是你爹会算。”
春花爹在旁边听见了,算盘打得更响,木珠子碰撞的声音里,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像在算一笔更长远的账——关于土地,关于人心,关于这山里头的日子,怎么才能像玉米一样,长得饱满又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