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口感更绵密,回头客能多三成。”
胖老板狐疑地各尝了一口,突然拍了下桌子:“确实不一样!
这粥有股自然的甜。”
他掏出合同,“我订五十吨‘金月1号’,先试试水。”
春花刚要盖章,上海的女采购商突然站起来:“我全要了!
不,我订全年的,每个月五十吨,给我的连锁餐厅供货!”
这话一出,满场都静了。
春花的手有点抖,铜章盖在合同上,玉米形状的印泥像颗饱满的种子。
她想起暴雨夜抢收时,大家泡在水里筑坝;想起合作社成立那天,爷爷把铁皮盒交到她手上;想起直播间里,网友们说“这玉米有小时候的味道”
。
下午签合同的时候,晒谷场突然热闹起来。
附近村里的人听说有玉米宴,都跑来围观,孩子们钻在玉米叶拱门下躲猫猫,老人们坐在小马扎上看采购商拍照。
有个穿西装的老板蹲在玉米地边,掏出手机给自家孩子视频:“你看这玉米多壮,等秋收带你来掰。”
春花在仓库里盘点样品,现“白玉霜”
磨的面粉剩得不多了。
她刚要叫三秒再磨点,却看见爷爷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新蒸的玉米馒头。
“给上海的女娃尝尝,”
老人把馒头递过来,面团上印着个月牙形的印记,“让她知道,老品种也能做出新花样。”
夕阳把玉米叶拱门的影子拉得很长,采购商们陆续离开,车斗里装着样品和合同。
春花站在拱门下,看着他们的车消失在山路拐角,突然想起爷爷说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对它上心,它就给你长好庄稼;人也一样,你捧着真心待人,人家自然信你。
收摊时,秀莲婶数着订货款,笑得合不拢嘴:“够给娃交学费了,还能剩点买台新缝纫机。”
二柱他爹把玉米叶编的筐子往车上搬,说明年要编得更精致些。
春花摸着铜章上的玉米纹路,突然觉得这章子盖下去的不只是合同,更是给土地的承诺,给乡亲们的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