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又响了。
这次是个贵阳的电话号码,对方说在快手上刷到视频,想订十箱玉米员工福利。
“十箱?”
马春花捂住嘴,眼泪突然掉下来。
三秒在旁边赶紧接话:“没问题!
我们下午就给您!”
挂了电话,他往马春花手里塞了块水果糖:“马姐,您这手机比我的水准仪还管用。”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羊街镇。
张老汉扛着半袋新摘的辣椒来:“春花妹子,你看我这辣椒能网上不?”
王会计拿着账本跑来:“我算过了,快递费能跟县城网点谈折扣。”
爷爷蹲在玉米地边,看着马春花举着手机拍视频,突然说:“你太奶奶那会儿,挑着担子走三天才能到贵阳,现在这小匣子一按,东西就飞过去了。”
第七天傍晚,贵阳的买家来张照片。
视频里,一群人围着桌子啃玉米,有个小姑娘举着玉米棒对着镜头笑,背景是亮堂堂的办公室。
配文写着:“威宁的玉米太甜了,同事都问在哪买!”
马春花把照片设成手机壁纸,突然想起小林老师说的“流量”
。
她不懂啥是流量,只知道现在每天都有人在快手上问玉米、问红豆、问草海的芦苇画,她的账本上,“老大的学费”
那栏数字正一点点往上涨。
三秒在合作社盖起了打包车间那天,特意请马春花剪彩。
她剪红绸布时,手机又响了,是县文旅局打来的,说要跟合作社合作,在旅游专线的大巴上播放她拍的视频。
“春花姐,”
三秒递过来一部新手机,“这个电池耐用,摄像头也清楚,以后咱每天都拍点新东西。”
马春花举着新手机,镜头对准望海坡的玉米地。
夕阳把玉米叶染成金色,远处的草海闪着波光,她对着屏幕说:“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羊街镇,玉米甜,人更甜。”
说完自己先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像望海坡上最饱满的玉米颗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