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者,无论出身,优厚待遇;二,可在全国适宜之地,圈建官营鸽舍,规模从优;三,鹁鸽署享有最高密级,一应所需,户部、工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她当场口述了初步构想:建立全国种鸽培育中心,优选耐力强、归巢性好的鸽种;设计分级鸽舍网络,从中央鸽舍到行省枢纽鸽舍,再到边关、海军基地等终端鸽舍;制定严格的训练规程和加密通信密码本;甚至考虑在鸽舍配备小型鹰隼,以防敌方猎杀或利用野禽干扰。
消息传出,朝堂再起微澜。
一些清流言官忍不住上书,言辞委婉却充满讥诮:“……飞鸽传书,古之小技也,市井之徒用之。
今以国家之力,兴师动众,畜养禽鸟,恐贻笑大方,有损国体。”
这种文化归属撕裂下的傲慢与偏见,认为国家大事当以文章典章传递,岂能托付于羽族?更深层,是害怕这套新系统会绕过传统的文书传递体系,让他们这些依靠笔墨文章晋身的官员上升通道固化,参与感被新型技术官僚剥夺。
全服通讯系统即将升级?是官方(云舒)计划部署生物无人机(信鸽)网络,传统快递员(驿卒)公会感到职业危机,文科生(言官)怒喷技术含量低(禽鸟小技)不配列入国家项目!
在云舒的强力推动和科学院的精心组织下,“鹁鸽署”
这个前所未有的机构迅运转起来。
但这套“天空网络”
的构建,远比铺设驰道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
冲突一:自然的挑战与技术的攻坚。
选育之难:来自天南地北的鸽种被收集到京郊巨大的皇家鸽苑。
院士和驯鸽师们需要测试它们的飞行耐力、抗病能力、归巢准确性。
一场突如其来的禽痘疫情,差点让珍贵的种鸽群全军覆没,幸亏医药科的院士紧急介入,才得以控制。
训练之苦:驯鸽师们需要带着幼鸽,从短距离到长距离,反复进行“异地放飞”
训练,模拟各种天气状况。
过程中,无数信鸽或因天敌、或因迷途、或因体力不支,永远消失在了天空之中。
每一份训练损耗报告,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
加密之秘:密码编译更是核心机密。
徐光启亲自牵头,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数字代码系统,将常用短语、地名、军情等级别,编译成短短几组数字,用特制墨水写在极薄的真绢上,卷紧塞入细竹管,缚于鸽腿。
冲突二:人为的破坏与保密的反制。
一些敌对势力(如残余的勋贵暗桩、境外细作)很快察觉到了“鹁鸽署”
的威胁。
京畿鸽苑附近夜间曾出现可疑人影,试图投毒;两只训练有素、即将派往辽东的优质信鸽在转运途中神秘失踪。
云舒闻报震怒,下令“蜂巢”
和内卫彻查,连根拔起几个潜伏很深的暗探组织,并加强了各鸽舍的守卫,建立了严格的“信鸽身份牌”
和交接制度。
面对重重困难,云舒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决心。
她定期视察鸽苑,重赏有功的驯鸽师和院士,对牺牲的信鸽,她甚至下令在鸽苑旁立了一方小碑,上书“忠勇信鸽冢”
。
她对徐光启说:“每一只成功往返的信鸽,都是帝国的功臣。
它们用翅膀,为朕铺就了一条无形的、却比金石更坚固的信息之路!”
这种疯批的温柔与对效率的极致追求,让参与其事的众人无不感奋。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第一条贯穿南北的干线信鸽网络终于初步建成。
以京城为中心,线路辐射至辽东、蓟州、宣大等北方重镇,以及南京、杭州、广州等南方枢纽。
真正的考验,很快来临。
初秋,辽东都司通过新建的鸽站,回最高级别的红色警报(用朱砂书写密码):“侦得鞑靼主力异动,疑有大举入寇之象!”
消息通过信鸽接力,只用了两天两夜,便送到了云舒的案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