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四世的基本无异。
刚来此地时原先只是借助老乡家,打起坐诊的幡子,后来戈唱便换了男装,开始免费教坞溪的小孩子们认字,时间一久,渐渐四邻八里都知道了。
这里因为乡绅们的影响,所以对教育很是上心,只是除去几个镇子有族学,其他山民想念书还是难得,见是免费教学所以纷纷前来“蹭书”念。
里长见他们也没有走的打算,便将村头一处荒地白给他们建房子,只有一个请求,要一直免费给村里的孩子们教书,但不能给村外的人教。
戈唱立马就将房地的钱给了。
所以说经济基础决定腰杆子,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她断断不愿再受人摆弄。
里长见他们一行人有些用处,怕闹僵也就算了。
然后才起了这座小四合院,在院子连通着两间大房,就是平日教书的课堂,因为可以读书,所以村民们很是帮忙,于是戈唱继续教所有愿意来念书的孩子,无论村里村外。
不过要收束修。
其实戈唱哪里缺那点束修,只不过她不希望村民有“反正不要钱不来白不来”的心态,而是要认真对待,所以每个来的孩子都会认真问清楚家境,若是真困难的,会免除,然后还会用束修奖励勤勉的孩子。
在这期间,一些对念书实在进不去,又有天赋也有决心的,便由陶墨收做徒弟,医术的教授还是按照四世时的程序。
所以必要的陈设规矩还是要有的。
他们平日要么跟着上山采药,要么跟着出诊,渐渐何光陶墨名气渐大后,病人越来越多,有的实在无法动弹就要出诊,譬如今日陶墨带戈化去的是相隔两个山头的上东亭村,这个点看好病基本也要留那里过夜了。
戈唱呆呆坐在屋子里的书案前,支着下巴陷入沉思,隐隐有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当时是为躲汪家才跑来南方的,现在汪家已除,太子、二皇子跟高世君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稳定局面。
而高世君的藩地说是徽州、江南一带,但在南北方上却和太子是划江为界的,那何不迁到北方去呢?
譬如,焦邑。
她和华明,包括七叶通过信,都是用之前想好的暗语写的,知道高世君为争取到这块富庶的藩地,是放弃在京城和京师府边界内所有利益的。
除去早被卖掉的,王府和票号被朝廷收回,京城周边的庄子也被收回,四世的地契本是给戈唱的,上西山时留在了东营。
高世君干脆做个顺水人情送给了七叶,所以之前四世的学徒们,还有心学医的,都继续在七叶手下学习,但因为人手不够他们也还不能完全出师,所以四世暂时只做学徒住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