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传出,京师沸腾。
百姓夹道欢呼,妇孺献鞋送饭,老儒焚香祷祝。许多老兵拖着残躯来到校场,只为看一眼皇帝亲征的旗帜。
正月十四夜,朱由检独坐乾清宫,翻阅《资治通鉴》至“玄武门之变”一页,久久不动。
王承恩轻声问:“陛下在想什么?”
“朕在想……倘若当年天启帝真的留下遗诏,要传位于朱慈炅,朕今日是否还会站在这里?”
王承恩默然。
朱由检合书叹息:“或许不会。但历史没有如果。朕既然坐上了这个位置,就要对得起这身龙袍,对得起天下苍生。至于真假……就让时间来判吧。”
次日清晨,朝阳初升。
午门前旌旗猎猎,五万大军列阵如海。朱由检身穿金甲,腰佩龙泉,登上高台。他举起一杯烈酒,洒向北方风雪。
“此酒敬宁远战死的将士!敬许誉卿!敬所有为大明流血牺牲的人!”
全场肃立。
“今日出征,不为私仇,不为权位,只为告诉天下??大明虽历经风雨,但脊梁未断,魂魄犹存!无论敌人来自长城之外,还是藏于宫墙之内,只要他还敢觊觎这片江山,朕必亲执利刃,斩之于野!”
鼓声震天,号角长鸣。
祖宽接过帅印,翻身上马,高呼:“愿随陛下,踏破贺兰山缺!”
五万将士齐声呐喊:“愿随陛下,踏破贺兰山缺!”
声浪冲破云霄,惊起千群寒鸦。
朱由检最后望了一眼紫禁城,转身登车,率军北去。
风卷战旗,猎猎作响。那上面绣着四个大字:**天命在兹**。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漠北荒原,一座简陋帐篷中,那名身穿道袍的男子正凝视南方。他左手摩挲着一块残缺的玉佩,右手握笔,在纸上写下八个字:
**兄既负国,弟当代之。**
雪地上,一行脚印延伸向南,仿佛命运的轨迹,终于要在春天交汇。
紫微垣依旧高悬,辅星如钉。
天地无声,唯有风雪奔涌,卷起千堆战骨,也埋下万世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