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起势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秦访俄使团(三)

起势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秦访俄使团(三)(2 / 4)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择日走红 兽神我和家人在女权世界度假 这个师姐不讲道理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逃荒种田:锦鲤肥妻被糙汉抢回家 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 我以狐仙镇百鬼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英雄的我流落街头,被魔王包养了 国潮1980

今乌兰巴托)、达尔汗这两处荒僻之地分别驻兵一千二百余,北防渤海国,西防准噶尔。更不要说,为了掌控西域北部地区,花费巨大代价,筑堡建城十余座,迁民数万户。

    据说,为了更好的控制西北边疆,陛下还有意将正在修建陇豫铁路(开封-西安-兰州)延长至嘉峪关,同时,还要规划拟建一条北京通往绥远的铁路。不过,这些工程太过浩大,远不是朝廷财政短时间内所能负担的,多半要分若干年,一点一点地将铁路延伸过去。

    说实话,自乾元二十二年(1704年),由齐国商人投资的大秦第一条铁路--胶烟线(蓬莱-胶州)在众多争议声中建成通车后,朝廷上下很快便体会到这种跨时代交通工具的巨大好处。

    尼玛的,太神奇了,近四百里的距离,以前走路至少要花十天,乘马车,也要花五六天时间,若是乘船的话,要绕过大半个山东半岛,耗时更长,一旦到了冬季海上生了浮冰,还不能通航。

    可如今,这条铁路通车后,竟然可以做到朝发夕至,还不分昼夜和时令,将登莱直隶府(因为该地拥有齐国皇陵和众多齐国投资设立的工厂,便被划为朝廷直辖州府)生产出来的诸多工业制成品,源源不断地运至半岛南端,然后再输往江淮地区,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人员和物资的往来,创造出难以想象的经济效益。

    乾元三十年(1712年),当地众多商人联合齐国江南商社共同投资下,由齐国北方铁路商社设计和施工,位于江南地区的苏松铁路(上海-吴县)开建。通车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处于满负荷运转,迅速提升了当地物资和商品的流转速度,宛如一只会下金蛋的鸡,让那些投资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铁路如此利国利民,当即引起了朝廷的极大关注,遂于工部下设立铁路交通司,主管国内铁路规划和营建,同时筹集资金,将那条苏松铁路逐步修到了南京,使得朝廷政令在最短的时间里便传递至海边。

    乾元四十一年(1723年),秦国派出使团访问齐国,以登州海关和天津海关为抵押,达成了一笔三百五十万元的贷款,嗯,折合白银差不多近一千万两,修建那条从开封经西安直通兰州的战略铁路。

    以我大秦朝廷的战略构想,只要财政允许,最终会逐步将铁路修到西北边疆地区,届时,凭借中原地区源源不断的物资和人员支撑,不要说准噶尔这种草原蛮夷,就算面对俄罗斯这个庞大的西方大国,我大秦朝廷也会丝毫不怵,打得你抱头鼠窜。

    是的,滞留俄罗斯半年多时间,再加上沿途所见所闻,崔祖尧愈发不怎么瞧得上俄罗斯。据说,他们的上任君主彼得一世曾实施过一次深层次的改革,他力图通过法律、国家财政和军队的变革来重塑整个帝国。他以欧洲西方国家的体制为范本,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制度来控制国家的经济活动和国家税收,还建立了军队等级体系以保证陆军和海军的可靠性,并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来推进手工制造业发展,鼓励商品出口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为了监管庞大的国土,这位有为的君主建立了十余个系统性的朝廷组织部门,由专业人员而不是由世袭贵族或者买官的商人担任职位。

    可是,当这个君主过世后,多项改革措施被压制,或者变了样,继位的还是他的王后,朝政也被一群愚蠢无能的王室贵族和大臣所把持,看得出来,那些贵族和大臣们对朝廷毫无忠诚可言。

 &nb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白月光破棺而出 晋末长剑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升龙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王猛传奇 上命昭唐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我在大明开超市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