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80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起势 第七章 长州藩的愤怒

起势 第七章 长州藩的愤怒(1 / 5)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择日走红 兽神我和家人在女权世界度假 这个师姐不讲道理 花光两万亿,老板们求我别再创业 逃荒种田:锦鲤肥妻被糙汉抢回家 开局混沌剑体,打造不朽仙族 我以狐仙镇百鬼 我儿明明是纨绔,咋成帝国之虎了 英雄的我流落街头,被魔王包养了 国潮1980

    1729年7月25日,萩城(现山口县萩市)。

    长州藩主毛利吉元在一众家老和武士的簇拥下,乘坐数辆马车,径直来到城西处一家新近建立的织布工场,亲自视察生产情况。

    这家工场一共拥有三十五台织机,主要生产日本国内市场较为流行的平纹棉布。这些从秦国和齐国陆续引进的二手互动踏板机,平均每台机器需要配备织工两名,这就使得这家工场需要雇佣差不多七十多名“织女”,虽然无法与大阪和江户那些百余人规模的大工场相比,但在整个中国地区(本州岛西部地区)却是算的上大织坊了。

    这个时期,日本境内的织机从卧机变为互动踏板机,生产率仅因此便提高十倍,这对于“小国寡民”的日本而言,不啻为最为高端的技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日本纺织产业,虽然仍旧非常稚嫩,但受大陆秦国和南边齐国的影响,仍旧不可抑制地出现了一丝“可喜”的变化,那就是高端绢织互动踏板技术,开始被运用到棉纺织机之上。

    此前,按照卧机的生产能力,五天内可以织一反(古代日本面料单位,1反大概为2丈也就是20尺)白布,而如果采用互动踏板机,实现分工协作,一天之内就可以织两反白布。

    依托于工场手工业的棉纺织创造出十倍于卧机的能力,这的确是生财(资本)的技术,可比苦哈哈地在田土里刨食,要强多了。

    富国,哦,不对,应该是富藩强兵,指日可待!

    毛利吉元走过一台台织机,看着无数的纱线在机器的编织下,向外不断“吐出”洁白的棉布,不由心潮涌动,激动不能自己。

    这机器“吐出”的哪里是布匹,简直就是一枚枚可爱的银币!

    嗯,还是齐国和北明那种成色十足的银币。

    至于齐国的纸币“金圆券”就算了,虽然在横关,乃至琉球,都可以购买到任何商品,但总觉得没有那些沉甸甸的银币看着踏实。

    江户时代的日本和世界潮流一样,都开始追求棉纱的“色佳、细长、透气”。大河的冲积平原能够栽培出用来制造优质棉纱的棉花,而像奈良地区那样的缺乏沙土的耕地,只能产出用来制作棉袄的纤维短粗的棉花。

    在本世纪初,随着齐日贸易规模的日趋扩大,受齐国市场需求,位于大河入海口的大阪平原最早弃稻种棉,开始大范围栽种棉花这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以弥补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经过多年的发展,棉花种植的平均面积占田地总面积的比例已高达百分之四十五。据说,许多农人因为田地里种满了棉花,连自家食用以及缴纳年贡用的大米都需要向外购买。

    摄河泉(今大阪南部)、大阪平原的籽棉平均年产量超过一千二百万贯(1贯约为3.75公斤),在三河(今爱知县东部)的矢作川中游地区,旱田的棉花种植面积占比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台地地区达百分之四十五。三河西部的尾张地区,基本上也是类似情况。

    近二十多年来,棉花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物资,为幕府及部分藩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至于国内两千多万民众所需的粮食又如何解决?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你尽管造反,镇压失败算朕输 我在大明开超市 修仙界路人女主 让我进京当质子,我开局带兵强掳花魁 王猛传奇 升龙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晋末长剑 大唐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