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可最终,现实的重担、家庭的期望、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像无形的绳索,将他一步步拉回既定的轨道,守着祖传的小本生意,为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奔波劳碌,一晃,大半辈子就这么过去了,那些青春的梦想,早已被岁月尘封,蒙上了厚厚的灰尘。
他转过身,重新审视着儿子。陈阳脸上未干的泪痕,和那双虽然湿润却异常明亮、闪烁着理想主义坚定光芒的眼睛,深深地刺痛了他,也唤醒了他。
那眼神里的光,他太熟悉了,那是他曾拥有却被自己亲手熄灭的火种。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有心痛,有无奈,有失落,有对未知的担忧,但隐约间,似乎还有一丝……久违的、被尘封已久的悸动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惭愧?
陈阳用袖子用力擦了擦眼泪,从牛仔裤口袋里掏出手机,手指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地点开相册,递到父母面前。
屏幕上,一张张照片滑过——那是四年大学生活的剪影,在毕业典礼上穿着学士服与拾穗儿的相视而笑。
在图书馆角落里并肩学习的专注身影,更多的是去年研学时定格的瞬间……
他和拾穗儿并肩蹲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低着头认真寻找石头,身后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被夕阳点燃的天空。
一群肤色黝黑、眼睛却像戈壁星空一样明亮的孩子们簇拥着他,争先恐后地举着破旧的课本问他问题,笑容灿烂得像戈壁滩上罕见却生命力顽强的太阳花。
还有那张他最为珍视的特写……拾穗儿站在一棵虬劲的老沙枣树下,傍晚的风吹拂着她略显凌乱的头发,脸上还沾着劳动后的沙土痕迹,但她对着镜头露出的笑容,却那么干净,那么有感染力,仿佛所有的艰辛都在那充满希望的笑容里化为了乌有。
“爸,妈,你们看看,”
陈阳的声音很轻,却像磐石一样稳,充满了力量。
“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这就是我想一起做事的人,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我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为了所谓的浪漫或者逃避现实。”
“这个念头,从真正了解拾穗儿和她的家乡那天起,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我想了整整一个学期,查了很多关于戈壁农业、合作社经营、光伏发电等的资料,甚至和拾穗儿一起做了初步的可行性计划和预算。”
“我知道戈壁苦,环境恶劣,创业维艰,前路注定坎坷。可是,再苦,能苦过拾穗儿小时候在垃圾堆里翻找练习本、在寒风中走十几里沙路上学的日子吗?再难,能难过她一个女孩子,放弃了人人艳羡的京大保研名额,顶着全家和外界的不理解,孤身一人回去实践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的决心吗?”
“我想陪着她,和那些眼里有光、心里有盼头的乡亲们一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我们的知识和汗水,一点一点,把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变成充满希望的绿洲。这,才是我们这代人真正的担当,才是对‘不负青春’最好的诠释!”
母亲凑近手机屏幕,手指颤抖着,轻轻触摸着照片上那些孩子们天真无邪却又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韧的笑脸,触摸着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