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科大学的清晨,以一种与戈壁截然不同的韵律苏醒。
这里没有风沙撕扯天地的嘶吼,没有土坯房在夜风中战栗的呻吟,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神圣的寂静,被远处训练场上传来的、富有金属质感的晨练口号声刺破——
那声音整齐划一,带着年轻的力量感,像是这所高等学府沉稳心跳的有力搏动。
天光,比戈壁滩亮得更早,也更显克制。
东方的天际先是泛起一层淡淡的、如同青瓷般的釉色,随后才小心翼翼地渲染开些许暖黄,光线均匀而柔和地铺洒下来。
照亮了巍峨庄重的苏式教学楼群,照亮了笔直如线的林荫道,照亮了每一片草坪上挂着露珠的草叶,最后,也照亮了伫立在主楼前那个瘦小、孤单,与周遭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的身影——拾穗儿。
她像一株被偶然的风从遥远荒漠卷来,误入参天乔木林的、名不见经传的沙生植物,带着一身与生俱来的、与这片精致秩序格格不入的土腥气和倔强。
她身上那件奶奶用各色碎布拼凑、棉花早已板结的旧棉袄,在周围同学们统一挺括的作训服或常服映衬下,显得如此扎眼,却又如此固执地宣示着她的来路。
她的影子被晨曦拉得细长,试图触摸这陌生学府威严的门楣,却终究显得薄弱而飘忽,恰如她此刻内心那份被巨大环境反差挤压得几乎变形的敬畏与茫然。
她手中紧紧攥着的,是那本边缘已磨损得起毛、封面早已在无数次摩挲和风雨侵袭下消失无踪的练习册。
这本册子,是她全部知识的起点,是她与过去那段艰难岁月最紧密的连接,此刻却像一块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合时宜的化石,在她手中微微颤抖。
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那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学子们,步履匆匆,眼神明亮而笃定,怀里抱着厚如城砖、散发着崭新油墨气息的精装专业书籍,腋下或许还轻巧地夹着闪烁着金属冷光的笔记本电脑。
他们三三两两,擦着她的肩膀走过,空气中飘来他们热烈而快速的交谈碎片:
“……关键在于量子纠缠态在通信中的稳定性建模……”
“……上次仿真数据显示,无人机集群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导航误差还需要优化至少两个数量级……”
“……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铺层设计,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航天器的有效载荷……”
这些词汇,不再是那本被她翻烂的旧杂志上,那些让她心驰神往、却终究隔着一层毛玻璃的遥远概念。
它们变成了身边这些同龄人呼吸般自然的日常语言,变成了构筑他们精神世界的寻常砖石。
每一个音节,都像一颗冰冷而坚硬的石子,密集地、毫不留情地砸进拾穗儿的耳膜,在她空旷而渴望知识的心湖里,激起一圈圈惶恐的涟漪。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