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笔信。
沈逸在看见突然上书的封疆大吏的亲笔信,多多少少还有点意外,毕竟距离京城最远的就是云州和崖州,结果在青王起兵短短两日多就迅速千里加急送信过来了,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快得令人发指。
这说明了京城里面还有他们在这边负责传递消息的人,不过云州牧和崖州牧,以及自己的王弟,安燕侯是上一任的青正四公子,甚至还是把兄弟,左宁的母亲便是崖州张家的一个庶出子弟,后来因为左家的缘故,他母亲那一脉在逐渐成为了仅次于嫡系的一脉,只可惜五年前,左宁的母亲就病故。
稍微感慨了四家的关系之后,沈逸也觉得此时送来的信应该是有好消息的,便满怀期待地走了过来。
他急忙走上前亲自取过两封信,在确认是密封漆无损,以及上面加盖的州牧官印之后,沈逸便放心了下来,然后打开一看,看完之后,然后顿时心中大喜,随即止不住大笑起来:
“好啊!真乃股肱之臣也!鸢儿,丞相,李如意和张樽各点了一万兵马,由李淳钧和张泽郢亲自带队,列阵完毕,就等朝廷的命令前去支援平定青州叛乱了!云州李家和崖州张家,李家自不必说了,张家也和左家一般,世代远镇边疆,抵御远洋深处侵扰边疆的海寇,忠心可鉴啊。有他们在,无忧也!”
顾稷听着沈逸喜悦的声音,苍老的面庞也露出一抹喜色,但是思考了片刻之后,他看了看一眼有话要说的沈鸢,对视一眼之后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然后想沈逸说: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沈逸看着帝师顾稷和女儿都是一副表情,心情就迅速便冷静了下来,然后恭恭敬敬地朝着顾稷一垂手,问道:
“帝师有什么见解吗?”
顾稷虽然为李家和张家肯和左家一样,站在皇族这边而高兴,但是却提出了和他们提议是一个截然相反的建议:
“依老臣所见,不如让李淳钧和张泽郢各带数百亲卫入京拱卫京师,派左宁外出平定叛乱。接着让燕州,云州,崖州各出三万兵马和各本部部将,交给左宁让他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左宁作为武圣,既可以震慑叛军,也能提高我军的士气,作为他们三人里面唯一一个征伐四次之多但是全部大捷的战绩之人,左宁的统兵才能是得到过验证的,交给他,更加让人放心。”
随后,顾稷又看了看龙案上的两封信件,慢悠悠地接着说道,
“李如意和张樽的品行,老臣也了解许多,他们和左统江乃是一代人,也和镇南王的关系都亲密得甚,忠心这方面倒是没有多少大问题,只不过,现在比起他们子辈两位宗师加入平叛的战场,倒是说李家和张家此时此刻的态度更重要。他们在江湖上的站队态度,比两个宗师上沙场作用要大得多。”
听着顾稷的话,在得知两封信的内容后,沈鸢的想法和老丞相几乎没有什么出入,在看见老丞相突然就不说话了,而是将目光投给自己之后,冰雪聪明的沈鸢便会意地接过了顾稷的话茬,接着娓娓道来:
“若是李家和张家,此时在这个时间将嫡子送入京城,既可以拱卫京师,也能补充京师在顶层战力上面的空缺,最重要的是,能向江湖人表面自己的态度,天下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