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诏书为证,他是先帝指定的继位人选,皇上的登基便成了篡位,这个皇位,到底是让还是不让呢?”
徐广庭道:“如此看来,是诚郡王得到了这份诏书,所以才起了这个心思,不过,他为什么不直接把诏书拿出昭告天下呢?岂不比密谋造反更有效?”
徐广庭道:“奇就奇在那份诏书不知所踪,先帝收殓的时候,我和陆万林特地看了,并没有在陪葬品里,当时我们就是怕这个诏书被人知道了,所以互相约定,永不透露这个秘密,如今看来,到底让诚郡王知道了,陆万林的人品我信得过,多半是裴元这个老东西泄的密,如今诏书下落不明,诚郡王一日不得到诏书,一日就不可能轻举妄动。”
徐广庭觉得心快要提到嗓子眼了:“那您说,诏书有可能在谁手上?”
徐宗政摇头:“诚郡王以为会在我或者陆万林手上,可的确没有,若是我们找到了那份诏书,一定会立即销毁的,那次诚郡王来便是旁敲侧击这件事,哼,想糊弄我,他还嫩了点。”
徐广庭了然:“诚郡王如今娶了陆如玉,是不是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显国公身上?”
徐宗政点头:“其实我也疑惑,陆万林不可能猜不到诚郡王的意图,可他还是把孙女嫁了过去,这不是把孙女往火坑里推?我原先以为陆万林是想舍了这个孙女,可后来一想,陆万林心思深沉,他又一向疼爱这四个孙女,应该还有后招,只是咱们不知道罢了。”
徐广庭不禁默然,徐宗政沉思半响,忽然道:“其实。诚郡王第一个怀疑的人是端王爷,端王爷和先帝是兄弟,而且是先帝最信任的人,先帝病重前,最先召见的便是端王爷,和端王爷独自说了半个时辰的话,这才把大臣们都叫了进去,依我猜测,这份诏书应该在端王爷手上
。”
端王爷是先帝的幼弟,和诚郡王一样。当年也曾被太宗皇帝议储,但是和诚郡王不同,虽然太宗皇帝有这个意思。端王爷自己却竭力反对,声称自己并没有那样的宏图大志,长兄是太子的最好人选。
因为这样,太宗皇帝才放弃了这个想法,先帝也因此和端王爷十分亲密。临终前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把自己的两个儿子托付给了端王爷。
皇上顺利登基,也是端王爷一手促成的,纵然诚郡王怀疑端王爷,他也拿不到诏书,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端王爷以皇叔的身份给处置了。
徐广庭想起端王爷收陆宝菱为义女的事。不知道和这件事情有没有关联,若是有,那么在这场隐形的皇位争夺战中。陆家毫无疑问站在了风口浪尖——陆宛君是皇上的宠妃,陆宝菱是端王爷的义女,陆如玉则是诚郡王的妻子……
陆家,又会如何应对呢?
*
陆如玉并没有像别人那样三朝回门,而是满了一个月才回去。陆家大开中门,上下打扫一新。迎接这对新婚夫妇,陈文宁也陪着陆靖柔回来了。
陆如玉一如既往的温和,脸上多了些新婚的娇羞,陆靖柔见她气色红润,便知这一个月在诚郡王府过的不错,对这个郡王妹夫也多了几分和颜悦色。
二夫人更是与有荣焉,宴席上看着诚郡王便笑眯眯的,这可是她的女婿啊,又年轻,又英俊,还是郡王,她可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一个郡王做女婿,这辈子真是值了。
陆如玉碍于规矩,到了下午便回去了,据她解释,她的婆婆,云太妃,很是喜欢她,经常叫她进宫走动,陪着说话,玩骨牌。
二夫人连连点头:“孝顺婆婆是应当的,你可不要嫌烦,要是我知道了,我也不依的。”
儿媳妇和婆婆的关系最难处理,可一旦笼络了婆婆的心,就不怕丈夫搞什么幺蛾子了,总有婆婆挡在前面,丈夫可以不要妻子,却不能不要娘,以后陆如玉若是和诚郡王有什么矛盾,还要靠着云太妃调停呢
。
送走了陆如玉夫妇,还不能歇着,又要正式准备陆宛君进宫的事,这次的规格可高了不少,宫里一下子派过来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