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翳问出了他困恼已久的事情:章邯是如何看穿他的计划的?
董翳原是章邯的心腹,正好知道这件事情,便告诉了韩信,这一切都是曹操策划,他看穿了一切,修书告诉了章邯。
章邯在曹操手上吃过大亏,心知曹操用兵的厉害,也不犹豫立刻派人查探,果真现了陈仓小道。
于是,他便依曹操计策而行,这头樊哙一开始修建栈道,那一头他就安排了伏兵等待韩信入瓮。
听到了这个消息,韩信比先前更加震怒。
章邯却有大才,但韩信并不将他看在眼里,他胜了自己那是侥幸。可曹操不一样,曹操是韩信认定了的对手之一。
而这个对手却一看看穿了他的意图,这让韩信如何忍受的了?
他不服气,为什么曹操可以一眼看穿他地意图,千里之外便可至他于死地,而他要想弄明白曹操的意图需要一定的时间琢磨?
难道这意味着自己不如他。
韩信不服。
因此,从那是起,他便迫切的要于曹操一战,要雪耻,要雪恨。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而已,不过这一想起曹操,他便会念道此事,心中便充满了求战的。
他哪里知道曹操是个后世来的人物,早已知道了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壮举,是以暗自阴了他一把。
韩信回神过来,见刘邦神色大悦,以露出了意动的神色,心底一急,叫道:“汉王,不可,河南王此计乃下下之策也。”
此话一出,刘邦一惊,魏豹顿然不悦。
韩信也知失口,但也不改口道歉,本来嘛魏豹的计策确实是下下之谋。
魏豹被一小将拂了脸面,面色登时燥了起来,气急怒喝:“无知小儿,可知兵否?”
韩信理也不理魏豹,望向刘邦说道:“末将有一计策,可破项羽!”
刘邦颇为尴尬,对韩信地傲气颇为不满。
帐下诸臣也看好戏似的看着韩信,有些人更是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神态。
刘邦听蒯彻之言筑台拜将,将毫无功绩的韩信拜为上将,已让诸将很是不满,偏偏韩信孤傲,并不将刘邦麾下的诸将看在眼底,从不刻意的打好关系。因此,韩信在刘邦军中人缘极差。
蒯彻知韩信大才,见刘邦如此,忙道:“定川民,破章邯,韩将军功不可没,可见他确有奇才。汉王何不听听他的意见?”
刘邦对蒯彻言听计从,见他如此说来,也只好点了点头。
韩信自信道:“项羽暴戾,性格唯我独尊。他一旦得知汉王兵临彭城,定会大怒非常。亲领偏师飞疾行来战我军。末将认为因用虚实之道,来破项羽。先,我军佯攻彭城,让项羽错意。然后伏兵于项羽往来的途中,项羽自傲必然中计。届时我军以养精蓄锐之师,对抗彼方远途疲乏之旅,焉能不胜?这项羽长胜不败,乃楚军心目中的战神。一旦遭受惨败,彼方军心既然动荡,届时我军大有可能将项羽一举击破。”
“末将说河南王地计策乃下下之策并非虚言,这原因有二。其一、我军深入地方腹地,战线极长。若项羽并不攻城,而转断我军粮道,届时我军必困死于彭城。其二、大王切勿忘记曹操。这项羽兵法盖世,但他是直来直往地莽夫,甚无远见。而曹操不同,他除了拥有一身出色的兵法韬略以外,还有异于常人地远见,兼之其麾下有张良,张良此人战略观当世罕有敌手。末将敢言一句,汉王真正的劲敌不胜项羽,而是曹操。汉王跟项羽拼个你死我活,只会便宜曹操。”
“所以,末将认为战决才是当前不二之法。”
韩信孤傲的昂着头,自己的计策乃是针对项羽性格上的弱点而设,定可一击命中。
殿内一片寂静。
刘邦被说了有几分意动,蒯彻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一干文武也面转肃然。他们不喜欢韩信,但不可否认,此计可行。
魏豹气量狭小,面带讥讽嘲笑之色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