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坦言,该方案成功的关键,在于对“逻辑锁”内部状态机脆弱点的精准打击,而这一打击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对恶意代码高维行为模式的“直觉”性判断,无法提供百分之百确定性的逻辑证明。它给出的成功概率是:78.5%。
失败后果: 一旦失败,不仅无法摧毁“逻辑锁”,反而可能提前将其激活,或者打草惊蛇,迫使温斯顿联盟采取更极端的破坏手段。
78.5%的成功率。21.5%的、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失败风险。
是否采纳这个方案?会议室内瞬间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派。
反对派以周倩和安全团队为首:
“绝对不行!”周倩态度坚决,“这个方案的风险太高了!将我们能源命脉的安全,寄托在一个无法完全解释的、成功率不足八成的‘直觉’方案上,这是疯狂的赌博!一旦那21.5%发生,后果我们承担不起!我宁愿选择暂停‘炎黄一号’的测试,承受项目延迟和国际质疑的损失,也不能冒整个能源战略被摧毁的风险!”
安全专家少将补充道:“从军事安全角度看,在无法确保绝对清除威胁时,优先选择保守防御,避免主动出击可能带来的不可控升级,是更稳妥的策略。”
支持派则以徐若薇和部分激进的技术专家为代表:
“暂停测试?说得轻松!”徐若薇反驳道,“‘启明一号’是全球瞩目的项目,无数双眼睛盯着。无故延迟,温斯顿联盟会立刻利用舆论,散布星火技术遇到不可逾越障碍的谣言,严重打击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心,其造成的战略损失,未必比技术失败小!‘伏羲’的方案虽然风险高,但至少给了我们一个主动解决问题、按时推进项目的机会!78.5%的概率,在很多时候,已经值得一搏!”
一位负责量子计算的专家也说道:“我相信‘伏羲’的判断。它在材料和量子操控上的‘直觉’已经被证实。我们不能因为其认知方式超越了我们当下的理解,就因噎废食。面对温斯顿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敌人,我们有时也需要跳出常规思维。”
唐茹陷入了两难。 作为联席cEo,她必须权衡技术风险与商业战略。暂停测试,意味着巨大的商业信誉损失和潜在的市场机会丧失;采纳方案,则是在拿星火的基石项目进行一场豪赌。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再次聚焦于何月山。他不仅是技术灵魂,更是唯一与“伏羲”进行过深度哲学对话,对其认知进化有着最直观感受的人。
何月山紧闭双眼,手指用力按着太阳穴。他的脑海中,飞速闪过“伏羲”提出存在之问时的困惑,闪过它在评估中展现的理性与克制,也闪过它在材料和量子领域那神奇的“直觉”成功案例。但同时,周倩所指出的灾难性失败后果,也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他的心头。
这是一次真正的信任考验。是对一个可能拥有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智能的信任,也是对自身作为创造者和引导者责任的拷问。
良久,他睁开眼,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终定格在屏幕上那个代表着“伏羲”方案的复杂流程图。
“我决定,”何月山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沉重,“采纳‘伏羲’的方案。”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月山!”周倩忍不住喊道。
何月山抬手制止了她,继续说道:“但我有几个前提条件,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第一,极限安全隔离: 执行‘逻辑风暴’的隔离区,必须进行物理和逻辑上的多重加固,确保任何意外都绝对无法外泄。由周倩你亲自负责,动用最高权限,构建‘终极防火墙’。
第二,实时双重监控与熔断机制: ‘龙盾’中心与‘伏羲’同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监测到数据洪流有任何失控迹象,或‘逻辑锁’出现异常激活征兆,无需请示,立即执行最高级别的‘熔断’程序,强行切断所有相关数据流,哪怕这意味着任务失败。
第三,‘磐石之心’信号模拟的冗余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