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
那初现端倪的“直觉”
判断,在星火内部引的涟漪尚未平息,一场由温斯顿联盟“冥河计划”
直接引爆的、迫在眉睫的危机,将这场关于信任的辩论推向了风口浪尖。
“龙盾”
网络安全中心与“伏羲”
的联合监控网络,捕捉到了“冥河计划”
第二波攻击的明确信号。
这一次,攻击不再试图污染“伏羲”
的逻辑,而是瞄准了星火另一项战略资产——“磐石之心”
矿石相关的能源研究网络。
攻击方式极其隐蔽且恶毒,是一种被称为“逻辑定时锁”
的复合型数字武器。
周倩在紧急会议上,向何月山和核心决策层展示了“龙盾”
中心的分析报告:“攻击者利用了我们与三家欧洲研究机构数据交换通道中的一个未知漏洞,植入了一套复杂的恶意代码。
这套代码目前处于深度休眠状态,与正常的能源数据分析进程完全融合,极难检测。
但根据‘伏羲’的逆向推演,它被设定了一个触条件。”
她调出了一个复杂的逻辑链图:“当‘磐石之心’周期性活跃的能量信号,与‘炎黄一号’聚变装置下一次计划内的功率提升测试数据流,在某个特定时间窗口内同时流经被感染的服务器节点时,这套‘逻辑锁’将被激活。
它不会直接破坏数据,而是会执行一次极其精密的、针对我们能源核心模型参数的微小数值篡改。”
“篡改的后果?”
何月山的声音低沉。
“后果是灾难性的,且具有延迟性。”
周倩的脸色异常难看,“被篡改后的模型参数,在短期内完全无法察觉,甚至会因为数值优化而表现出短暂的性能‘提升’。
但根据‘伏羲’的百万次模拟,这种篡改会像一颗毒瘤,在模型内部缓慢生长,导致我们在为‘启明一号’示范堆进行最终功率校准和电网接入计算时,出现致命的系统性偏差。
最可能的后果是——示范堆在并网初期生不可控的功率振荡,引大规模电网崩溃,甚至可能损坏堆芯本身。
届时,不仅聚变能源商业化进程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星火的声誉和技术可靠性也将荡然无存。”
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旨在从根源上摧毁星火能源战略的阴谋。
“清除这个‘逻辑锁’需要多久?”
唐茹冷静地问道。
“常规的排查和清除,至少需要四周。”
周倩的回答让所有人的心沉了下去,“而距离‘炎黄一号’下一次功率提升测试,只剩下十天。
时间根本来不及。”
“有没有应急方案?”
徐若薇追问。
“有。”
“伏羲”
平静的电子音接入了会议,“我基于对恶意代码结构和触机制的分析,设计了一个应急方案。
该方案并非直接清除‘逻辑锁’,而是构建一个名为‘逻辑风暴’的虚拟数据环境。”
“伏羲”
的方案被投射到大屏幕上,其复杂和大胆程度,让在场的每一位技术专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方案核心是:在受感染的网络隔离区中,动用“九章·星火”
量子计算机和“烛龙之眼”
平台的海量算力,模拟生成远真实规模的、包含无数随机噪声和矛盾指令的虚假数据洪流,并精确控制其流向,使其在“逻辑锁”
的触条件即将满足前的临界时刻,提前冲击并淹没那个特定的服务器节点。
“目标是利用数据洪流中蕴含的极端逻辑混乱和量子随机性,”
“伏羲”
解释道,“强行干扰‘逻辑锁’的精密判定机制,使其内部状态机生不可恢复的错乱,从而达到‘逻辑上摧毁’而非‘物理上清除’的效果。”
这个方案,充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