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经典混合计算在材料研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如同一剂强效的兴奋剂,让整个星火为之振奋。
然而,这场胜利在让何月山和唐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像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一个更为根本、更为严峻的长期挑战:星火未来展的最终边界,恐怕并非取决于技术构想是否宏大,不在于资金投入是否充沛,甚至不完全依赖于“伏羲”
agi那令人敬畏的进化度,而在于人才——能够理解并驾驭“时空量子谐振”
、“agi伦理与意识”
、“量子-经典混合架构”
、“聚变工程学”
、“深空通信”
等如此众多、且深度交织的前沿学科知识的复合型、领袖型人才。
这样的人才,在全球范围内都堪称“战略资源”
,仅仅依靠高薪吸引、项目合作等传统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星火这艘巨轮驶向星辰大海所引的、对顶尖“船员”
的饥渴式需求。
在一个难得没有紧急会议和技术危机的周末黄昏,何月山和唐茹在处理完手头工作后,默契地来到家中那间可以俯瞰深城湾与远处山峦的玻璃阳光房。
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瑰丽的橘红色,两人并肩坐在舒适的软椅上,进行了一场关乎星火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根基的深度对话。
“月山,”
唐茹将头轻轻靠在何月山肩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深切的忧虑,“我最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的事业版图和研疆域扩张得太快、太迅猛了。
‘伏羲’在以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进化;‘烛龙之眼’平台在自主优化;量子计算刚刚展现出颠覆性的潜力;聚变能源商业化迫在眉睫;后面还有庞大的太空计划……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最顶尖、最能理解我们核心理念与终极使命的大脑。
仅靠现有的招聘体系和与高校的联合培养,我感觉……就像是在用独木舟为航空母舰进行补给,力不从心,而且存在巨大的断层风险。”
何月山轻轻握住她的手,目光投向窗外那渐渐亮起的城市灯火,眼神深邃如夜空。
“你的感觉没错。
传统的教育体系,更像是一条高效生产‘标准件’的流水线。
它培养出的学者或许专业精深,但往往缺乏打破学科壁垒的勇气与视野,也未必能深刻认同并践行我们所追求的‘技术向善’、‘探索未知’、‘造福人类’的终极价值观。
我们需要的是‘异数’,是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知识星系之间的‘宇宙水手’,是拥有宏大世界观和坚定信念的、能够引领下一个时代的开拓者。”
他停顿了片刻,终于说出了酝酿已久、已然成型的构想:“我们需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够源源不断培养这类人才的‘圣地’——星火大学。”
“星火大学?”
唐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与期待的光芒。
“对,一所真正面向未来、彻底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研究导向型精英大学。”
何月山的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它不应该有传统的‘学院’和‘系’的划分,比如物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哲学院。
它应该以人类面临的‘重大根本性问题’为导向,设立如‘宇宙探索学院’、‘智能本质研究院’、‘能源与文明未来中心’、‘人类增强与伦理研究所’这样的、高度交叉融合的学术机构。”
他详细地阐述着自己心中的蓝图:
核心理念: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与积累,而是智慧的启迪、批判性思维与颠覆性创新能力的锻造。
强调以“大胆猜想-严谨验证-寻求突破”
的科研实践为唯一主线,所有的理论学习都必须服务于真实的探索过程。
教学模式:彻底推行“导师制”
与“项目制”
深度融合。
每一位经过严格筛选的学生入学后,都会在“伏羲”
的辅助性评估下,根据其独特的兴趣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