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目前对s-qrh的理解,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它触及了时空本身。
谁能保证,这些数据和技术不会被用于开我们无法想象的武器?比如距传感、能量投送、甚至……干扰时空结构的稳定性?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未能完全理解其所有潜在应用和建立全球性的、具有约束力的安全准则之前,贸然开放,无异于将一把可能毁灭世界的武器图纸公之于众。”
“第三,‘伏羲’的特殊性。”
她压低了声音,“‘伏羲’不仅是我们研究的工具,它本身也在进化,甚至开始展现出创造性。
让外部力量过多地接触和介入由‘伏羲’深度参与的研究过程,是否会引入不可控的变量?是否会干扰‘伏羲’自身的进化路径?甚至,是否存在被外部恶意代码或逻辑陷阱污染的风险?我们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周倩的担忧务实而深远,每一个点都直指开放可能带来的致命隐患,她所描绘的图景让密谈室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度。
唐茹在周倩言后,轻轻叹了口气,她的视角则更加综合,带着女性领导者特有的细腻与人文关怀。
“薇薇和周姐说的都有道理。
但我更关心的是伦理与社会的长期影响。”
她缓缓说道,目光中带着忧虑。
“技术共享,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
即使我们共享的初衷是好的,但技术一旦扩散,其展轨迹就可能脱离我们的掌控。
我们如何确保全球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监管水平的团队,都能以负责任的态度来使用这些知识?会不会引一场不受控制的‘时空科技’军备竞赛?”
“更重要的是,”
她看向何月山,“月山,你一直强调科技的终极目标是造福人类。
但在‘福’与‘祸’的界限尚未完全厘清之前,我们是否有权充当这个‘普罗米修斯’?将可能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火种,过早地撒向人间?我们是否需要先停下来,联合全球的哲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宗教领袖,进行更充分的讨论,建立起足够坚固的‘伦理防火墙’之后,再考虑开放的问题?”
唐茹的话,将讨论提升到了一个关乎人类文明整体命运的哲学高度,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一直沉默倾听的肖斯塔克教授,此时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他的表情严肃,带着学界泰斗的审慎。
“作为一个刚加入星火不久的人,我本不便过多置喙。
但既然何先生邀请我列席,我就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谈几句。”
他先肯定了徐若薇的观点:“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开放与合作。
封闭只会导致僵化。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突破,都源于想法的碰撞和数据的共享。”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支持了周倩和唐茹的部分担忧:“然而,周女士和唐女士的顾虑极其重要,且具有前瞻性。
s-qrh不同于希格斯粒子或引力波,它直接关联到时空本身,这是宇宙最基础的‘操作系统’。
任何对其鲁莽的修改和利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不可逆的后果。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保持最高度的谦卑和警惕。”
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或许,我们可以采取一种‘分阶段、有条件、可追溯’的有限开放策略。
例如,先只邀请经过严格审查的、在相关领域享有极高声誉的、并愿意签署具有法律和伦理约束力承诺书的少数顶级研究团队,参与最外围的数据验证工作。
同时,我们必须同步启动,并力争主导建立关于s-qrh研究的国际伦理与安全准则。
在规则建立之前,开放必须慎之又慎。”
四位核心成员,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立场和关切:战略扩张、技术安全、伦理责任、学术传统。
观点鲜明,论据有力,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