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分钟,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如同沉重的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主控室内,只剩下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以及操作员偶尔报出的、确认系统最终状态的短促口令。
巨大的倒计时数字,在屏幕上如同血色烙印,无情地跳向终点。
“三!”
“二!”
“一!”
“点火!”
总指挥用尽全身力气,按下了那个象征着人类追逐恒星梦想的红色按钮。
刹那间,仿佛宇宙初开的第一道光芒!
庞大的能量,如同被驯服的银河,汹涌澎湃地注入托卡马克装置的中央真空室。
通过厚达数米、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观测窗,可以清晰地看到装置内部瞬间被无法形容的、刺眼夺目的白蓝色光芒彻底充满!
那是被加热到上亿摄氏度的氢同位素等离子体,在强大到足以束缚星辰的磁场约束下,化作一条狂暴而美丽的能量之龙,沿着环形轨道以接近光的几分之一疯狂旋转,出一种低沉、威严、仿佛来自宇宙本初的轰鸣!
整个实验大厅,都被这“人造太阳”
诞生时的光辉所笼罩,空气仿佛都在为之震颤。
主控室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瞳孔中倒映着那代表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璀璨光芒,死死地盯着屏幕上最关键的那几组数据——等离子体中心温度、粒子密度、能量约束时间……以及,决定聚变能否成为未来能源的终极指标:能量增益因子q值(聚变输出能量与维持等离子体所消耗的输入能量之比)。
“等离子体成功建立!
约束形态稳定!”
“中心温度突破一亿两千万摄氏度!”
“能量约束时间达到设计目标!”
“q值……q值读数……”
负责监控能量的工程师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颤抖,他反复确认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最终几乎是吼了出来,“q值突破1o!
并且还在稳步上升!
我们实现了能量净增益!
我们成功了!”
短暂的、仿佛时间停滞般的寂静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狂喜!
掌声、欢呼声、喜极而泣的哽咽声、用力捶打桌面的声音……所有积压的情绪在这一刻彻底爆,如同决堤的洪水,淹没了整个主控室!
老院士与身边的同事紧紧拥抱,泪水纵横,无数个日夜的奋战,无数次失败的总结,无数人的青春与智慧,终于在这一刻,绽放出了最绚烂的光芒!
这是足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丰碑!
何月山也忍不住用力挥动了一下拳头,胸腔中被巨大的成就感和难以言喻的激动所填满。
这意味着,人类次真正意义上,在地球上制造出了一颗可以持续输出能量、并且“赚”
到能量的“恒星”
!
化石能源终将枯竭的阴影,第一次被实质性地驱散!
一条通往无限能源时代的道路,就在眼前铺开!
“启动稳态运行程序!
目标,持续运行五百秒!”
总指挥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充满了力量。
装置持续稳定运行。
屏幕上的q值,在短暂的波动后,不仅稳定下来,甚至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爬升,最终稳定在15左右!
这意味着,聚变产生的能量,是输入能量的15倍!
虽然距离商业电所需的q值大于1o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这15,已是足以点燃整个能源革命火炬的、划时代的突破!
媒体区的记者们疯狂地按动着快门,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消息通过卫星和光缆,瞬间传遍全球每一个角落,在科技界、能源界、政治界乃至普通民众中,引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震动。
然而,在几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胜利的狂喜之中时,何月山和周倩,却凭借远常人的敏锐和“伏羲”
系统的辅助,注意到了一丝隐匿在辉煌数据背后的、极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