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国高精度制造与核心材料供应链展大会”
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产业协同攻坚战的。
何月山在大会上掷地有声的演讲和星火科技抛出的实质性合作方案,如同在沉寂已久的产业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正以前所未有的度和广度,向全国制造业的各个毛细血管扩散。
“星火供应链国产化联盟”
的筹备处,设在了星火科学园一栋新建的协同创新大厦内。
这里迅成为了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高端制造领域关注的焦点。
徐若薇和周倩带领的对接团队,仿佛置身于一个永不间断的技术与商业漩涡之中。
电话铃声、邮件提示音、以及前来咨询洽谈的企业代表,构成了这里的主旋律。
前来申请加入的企业五花八门,背景各异。
有怀揣着实验室突破性技术、却苦于找不到产业化路径的海归博士创业团队,他们带来的可能是某种新型陶瓷前驱体的合成工艺,或是一种颠覆性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
有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特种轴承、高精度阀芯、耐高温密封件)默默耕耘了数十年、拥有独门绝技却难以接触到顶级客户的“隐形冠军”
家族企业。
也有大型国企旗下寻求市场化突破、拥有雄厚技术储备但机制不够灵活的科研院所。
评估过程严格而高效,充满了务实的工程师文化。
星火派出的技术专家团队,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而是直接深入这些企业的实验室、中试线和生产车间。
他们查看原始实验数据,评估工艺稳定性,检查质量管控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甚至与一线操作工人交流。
对于有真材实料但缺乏资金和设备的企业,联盟基金的评估团队会迅跟进,签订对赌协议,提供研资金和关键的设备租赁或共享平台支持。
对于技术路线有偏差但团队优秀、学习能力强的,星火的资深工程师则会驻厂指导,帮助其调整研方向,对接更先进的仿真和测试资源。
第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成功案例,在大会结束后不到两个月内就诞生了。
一家之前主要为航天领域提供特种高性能陶瓷基板的小型民营企业——“华晟新材料”
,在联盟基金的支持和星火技术团队手把手的帮助下,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实验室配方到工业化稳定生产的惊险一跃。
其生产线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自动化改造,烧结工艺参数经过“烛龙之眼”
平台的海量模拟和优化,最终生产出的陶瓷基板顺利通过星火最为严苛的可靠性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凌霄”
芯片的要求,而成本相比之前依赖进口时,降低了惊人的25!
消息通过联盟内部简报和官方渠道谨慎释放后,如同给整个联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星火的承诺不是空头支票,联盟的平台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技术过硬、愿意拼搏,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分享高端制造展的红利。
一种“比学赶帮”
的良性竞争氛围在联盟内部迅形成。
过去可能互为竞争对手、技术相互保密的企业,在联盟“技术攻关小组”
的框架下,为了共同的目标,开始尝试坐在一起,共享部分非核心数据,讨论技术难题。
因为他们逐渐明白,在这个被巨头垄断已久的领域,单打独斗难以成事,只有把国产化的整体水平提上去,形成集群优势,大家才能都有肉吃,才能在与国际巨头的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联盟内部搭建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也开始挥巨大作用。
星火定期布的、细致到未来几个季度的关键物料需求预测和技术指标路线图,成了众多供应商企业研和产能规划最权威的“指挥棒”
。
一家生产高端导热硅脂的企业,根据星火对下一代芯片功耗和散热需求的预测,提前半年调整了研重点;一家做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