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邦邦的性能数据面前,任何关于架构路线的争论都显得苍白无力。
“各位,”
邓康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沉稳而有力,“我们展示这些,并非为了证明risc-v或者其他架构不好。
不同的架构有其适用的场景。
我们只是想清晰地传达一个信息:在强调极致实时性、高能效和高可靠性的工业边缘计算领域,经过深度优化的‘星火’架构,目前是能够提供最佳综合技术指标的选择。
标准的意义在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展,那么,我们是否应该让标准拥抱最能满足场景需求的技术呢?”
他再次强调了oii-rasp提案的开放性:“我们的提案,从未排斥任何架构。
我们定义的是接口、协议和安全框架。
无论底层是星火架构、risc-v、ar还是其他,只要符合性能和安全要求,都能无缝接入。
我们反对的,是利用标准强行限定某一种技术路线,从而扼杀创新和多样性。”
这番陈述,既展示了肌肉,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许多原本摇摆不定的委员,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了。
技术世界,终究要靠实力说话。
随后来自tka德国技术代表和法国软件公司的言,则从应用层面佐证了星火架构的优势,分享了基于该架构开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工业测试中取得的卓越效果。
“可信工业联盟”
的代表脸色难看至极,他们试图反驳,但在铁一般的数据和第三方验证面前,任何技术层面的质疑都显得无力。
他们转而再次强调其安全认证体系的重要性,但话题已被星火牢牢锁定在性能优势上,其安全论述显得空洞而脱离核心诉求。
会议结束时,虽然并未就任何提案进行最终表决,但风向已经彻底改变。
会间休息和会后的交流中,围拢在邓康和徐若薇身边的委员络绎不绝,详细询问oii-rasp的技术细节和合作可能性。
而“可信工业联盟”
的席位前,则显得门庭冷落。
一场原本预期激烈的标准之争,几乎以一场单方面的“技术性能碾压”
而告一段落。
星火科技用无可争议的技术实力,赢得了标准战场上的绝对话语权。
oii-rasp提案被工作组正式接纳为核心候选标准,进入下一轮详细审议流程,而pxxxx提案则因为“技术优势不明显且存在潜在排他性”
而被无限期推迟讨论。
消息传回星火总部,一片欢腾。
何月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标准战役的胜利,更是“全球创新共同体”
理念的一次巨大成功。
它证明了,在开放协作模式下孕育出的技术,完全有能力在正面竞争中,战胜旧有霸权体系下的产物。
芯片架构之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星火架构以其卓越的性能,在工业边缘计算领域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而这座里程碑,也将为“星火”
生态的进一步繁荣,照亮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