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开源生态的蓬勃生机和全球创新共同体影响力的快扩张,如同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卡尔·温斯顿的神经上。
在纽约曼哈顿那间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顶层办公室里,他面前的多块显示屏上,正展示着星火开者大会的精彩集锦、社区贡献数据的分析报告,以及几家主流科技媒体对星火开源模式前景看好的评论文章。
温斯顿的脸色阴沉如水,手中价值不菲的勃艮第红酒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醇香。
他最初的判断——通过市场挤压、舆论抹黑就能让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公司知难而退——显然已经失效。
星火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利用开源策略,巧妙地绕过了他精心构筑的专利和商业壁垒,在全球范围内拉起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民兵”
队伍。
“野蛮的生长…毫无秩序的混乱…”
温斯顿低声咒骂,将酒杯重重顿在桌面上,猩红的酒液险些溅出。
他不能容忍这种脱离他掌控的、自下而上的技术革新模式。
这动摇了西方科技巨头依靠数十年积累建立的、以知识产权和标准专利为核心的游戏规则。
“主席先生,”
他的席战略顾问,一位戴着金丝眼镜、表情永远冷静的中年男人沉声开口,“我们必须承认,传统的商业打压手段,对星火这种采用了新型组织模式的公司,效果正在递减。
他们的开源生态分散了风险,他们的贡献者激励计划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撬动了巨大的研力量。
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公司,而是一个…运动。”
“运动?”
温斯顿嗤笑一声,眼中却闪烁着寒光,“那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既然商业手段效果有限,那么,我们就将他们拖入他们最不熟悉的战场——规则和标准的战场。”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世界地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关键的标准制定组织所在地。
“技术世界的真正制高点,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突破,而是写在标准文档里的规则。
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行业展的方向盘和话语权。”
温斯顿的新策略清晰而致命:利用温斯顿联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科技巨头在各大国际标准组织(如ieee、i、iec等)中长期以来占据的主导地位和深厚人脉,起一场“标准之战”
。
其核心目标,是针对工业互联网和下一代计算架构,推动一套打上“温斯顿联盟”
烙印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主流。
这套标准将看似技术中立,实则暗藏玄机:其一,它会尽可能地将星火开源架构中的一些核心创新排除在外,或将其列为非强制性的、需要额外授权费的选项;其二,它会强调一系列复杂的安全认证和合规性要求,而这些认证体系将由联盟核心成员控制,形成事实上的技术壁垒。
“我们要在规则的层面,将星火的‘开源’定义为‘不安全’、‘不兼容’、‘非主流’。”
温斯顿的声音冰冷,“我们要让所有采用星火技术的企业,在产品出口、国际招标中处处碰壁。
我们要用标准的锁链,捆住这只野蛮生长的巨兽。”
具体战术上,温斯顿联盟开始多线出击:
一方面,他们加紧了在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等相关技术委员会内部的游说活动。
联盟成员企业的代表、受其资助的学术专家频繁拜访关键委员,在各种技术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渲染“工业环境极端特殊,开源模式无法保证其所需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建立统一的、严格的安全认证体系”
等论调,为推出联盟自有标准造势。
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整合联盟内部的技术专利,构建一个围绕其标准提案的“专利池”
。
任何实施该标准的企业,都可能需要向这个专利池缴纳不菲的授权费用。
这既是未来的盈利手段,也是打击不合作者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