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的紧急需求,他们以惊人的度开并量产了多款性能完全达标、质量远以往的国产替代芯片、电容和连接器。
在这个过程中,何月山和唐茹的接触变得空前频繁和深入。
他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新元件的参数,一起走访潜在的战略联盟伙伴进行游说和考察,一起在深夜的会议室里为了解决一个试产中的工艺难题而争论不休。
何月山时常惊叹于唐茹在工程技术细节上的扎实功底和对质量管控那种近乎偏执的苛刻要求,而唐茹则一次又一次折服于何月山那种高屋建瓴的战略视野、化繁为简的问题本质洞察力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天马行空却又切实可行的思路。
一次,在恒远电子的芯片测试实验室内,已是深夜。
两人为了一个用于“昆仑”
服务器电源的新型滤波电路参数优化方案产生了分歧。
何月山基于系统整体效能和散热模型提出了一个激进方案,而唐茹则基于芯片本身的安全裕度和长期可靠性坚持需要一个更保守的设计。
两人据理力争,数据、图纸铺满了桌面。
最终,何月山拿起笔,在白板上快推导了一个简洁而优美的数学模型,清晰地展示了在他的方案下,系统层面的动态协调如何能确保芯片始终工作在安全区内,同时性能提升15。
唐茹紧蹙眉头,跟着他的推导一步步计算,最终缓缓舒了一口气。
“好吧,你说得对。”
唐茹摘下防静电手环,无奈地笑了笑,眼神里却闪烁着豁然开朗和由衷的欣赏,“你这个模型…太巧妙了。
看来我过于关注局部最优了。
和你一起工作,真的总能被逼着跳出思维定式,学到新东西。”
“你也是,”
何月山看着她被实验室灯光勾勒出的认真侧脸,一种由衷的赞赏脱口而出,“你的严谨和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弥补了我很多可能过于乐观的疏忽。
我们需要这样的平衡。”
话一出口,两人都微微一愣。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有高精度测试仪器出的微弱嗡鸣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越技术讨论的微妙氛围。
一种并肩作战、智力碰撞带来的惺惺相惜感,混合着更深层次的欣赏,在无声地流淌。
唐茹的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自然地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散落的元件样本,轻声说:“很晚了,你明天一早还要赶回深城开会吧?我…我去给你倒杯水。”
看着她略显匆忙离开的背影,何月山的心跳再次不争气地加起来。
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而悸动的感觉,如同初春的溪流,悄然融化了他心中因科研和商战而冰封的某个角落,缓缓蔓延开来。
在唐茹和国内合作伙伴的全力支持下,“磐石计划”
以惊人的度推进。
一条虽然初期成本略高、但无比坚韧可靠的自主供应链逐渐成型。
星科技的产品质量迅恢复稳定,甚至因为更严格的标准和更优化的设计而有所提升,客户信心得以重建。
oiaa联盟起的这场隐秘围剿,再次以失败告终。
而何月山与唐茹之间,那种基于最高层次的技术共鸣、并肩作战的信任和相互成就的情感,也在这一次次的携手破局中,悄然升华,变得愈清晰和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