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提出的深度战略合作乃至交叉持股的建议,让何月山陷入了深思。
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方案。
迅科虽然历经动荡,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拥有星火目前急需的几大优势:成熟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体系、以及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准入资质。
如果能够合作,星火的技术和产品可以借助迅科的渠道迅铺开,实现指数级增长。
但同时,风险也显而易见。
两家公司文化差异巨大,迅科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整合难度极高。
交叉持股后,星火的独立性和决策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且,迅科过往的历史包袱和潜在的法律风险,也需要谨慎评估。
何月山没有立刻回复陈国栋,而是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讨论。
徐若薇从商业角度极力赞成:“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可以省去至少五年的渠道建设时间!
市场份额能快做到国内第一!”
周倩则从技术整合角度表示担忧:“迅科的技术体系和我们完全不同,磨合起来会很痛苦,可能会拖慢我们的研节奏。”
邓康更关心控制权:“合作可以,但星火的核心技术、芯片设计和未来展方向,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大家意见不一,但都认同一点:机会巨大,风险并存,关键在于合作的方式和条款。
何月山听取了所有人的意见,【维逻辑分析】也在不断推演各种合作模式的利弊。
最终,他有了决断。
他回复陈国栋,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但提出了几个核心原则:
合作而非合并:保持星火科技的独立法人地位和运营自主权。
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凌霄”
控制器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销售和生产(利用迅科产能),星火占股51以上,拥有控股权。
技术授权而非转让:星火以技术授权方式向合资公司及迅科提供相关技术,收取授权费,但核心知识产权始终归星火所有。
迅科需进行深度改革:合作的前提是迅科必须完成内部整顿,建立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创新导向的研体系。
这些条件既体现了合作的诚意,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星火的核心利益和独立性。
陈国栋看了方案后,沉默了良久。
他知道何月山的条件很苛刻,尤其是控股权和技术所有权方面。
但他更清楚,现在是迅科更需要星火,而不是相反。
星火的技术和未来潜力,值这个价。
经过几轮艰难的谈判,以及迅科董事会内部的激烈争论,最终,方案获得了通过!
双方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成立“迅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星火科技占股55,迅科占股45,由徐若薇出任合资公司ceo。
消息公布,业界再次震动。
这被视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事件,强强联合的典范。
合作带来的效应立竿见影。
“凌霄”
控制器借助迅科的渠道,迅进入了过去难以触及的大型国企和高端制造业客户,订单量暴增。
迅科原有的生产线经过改造后,开始为星火代工生产,产能瓶颈得到缓解。
而迅科自身,也在陈国栋的带领下,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优势领域,并加大了研投入,风气为之一新。
星火科技进入了又一个高展期。
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和更稳定的平台,何月山终于可以放手布局更前沿的技术。
他先利用系统新开放的【知识灌注】功能,谨慎地将【芯片设计基础】和【智能算法设计】的部分非核心知识,分享给了邓康和周倩等核心技术人员,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研效率和技术深度。
“星火三号”
芯片项目进展神。
同时,他消耗
